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是什么话题讨论。解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是什么知识,想了解学习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是什么,请参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是什么话题讨论。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是什么话题已于 2025-04-21 06:30:12 更新
故事梗概:1、东汉末都天子成了西北军阀的人质,几经磨难,落魄成流亡政府,曹操将其迎至许昌,以此功封为丞相,天子由流亡变身为傀儡。2、从此,曹操的政令均以天子颁诏形式发出,各地诸侯陷入两难境地,服从则于己不利,尤其是讨伐其他诸侯,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不服,则违抗天子,大逆不道。曹操以...
在三国时期的纷争中,曹操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关键的战略手段,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策略最早源于贾诩为李傕提出的建议,他建议李傕等人以替董卓报仇为名,率军攻打长安,控制汉献帝。这一计谋让曹操的对手袁绍的谋士沮授也曾提出相似的策略,即“挟天子而令诸侯”,但袁绍的其他谋士对此有所反对...
故事具体情节如下:一、曹操迎接汉献帝 当时,汉末朝廷动荡不安,汉献帝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际上处于各方势力的争夺之中。曹操在掌握一定实力后,为了在政治上占据先机,迎接汉献帝到许昌,控制了朝廷。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得到天子后,曹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树立自己的权威。他通过朝廷...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是曹操迎奉汉献帝到自己的地盘。详细解释如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战略手段,其典故与三国时期的曹操紧密相关。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当时,汉献帝作为朝廷的象征,被各路诸侯争夺。曹操独具慧眼,认识到汉献帝的存在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资源。于是,曹操...
具体如下:1,提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们自然会想到曹操。自曹操迁汉献帝于许到他死去的20多年里,曹操一直奉行这条原则,但是最早提出这个主张的并不是他本人。2,兴平二年(195年),大臣董承等人拥汉献帝自长安前往残破不堪的洛阳,君臣一行如同丧家之犬,急于谋求安身之所。这时,谋士沮授向占据...
简单的说就是,虽然汉朝末年汉室名存实亡,但是皇帝还是可以颁布圣旨命令赏赐各路诸侯,各路诸侯碍于汉室的名望多少还是不会公然抗旨的,曹操就是看中了这点软禁了汉献帝,然后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圣旨号令各路诸侯,如果诸侯敢公然反抗就是篡汉了,那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再诸侯割据中...
“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典故 其实三国正史中最早出现的说法是“毒士”贾诩向凉州军后期首领李傕提出的“奉国家以征天下”。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其部将李傕等人便遣使诣长安求赦。当时掌权的司徒王允为人刚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
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在东汉末年,董卓判乱,挟持天子汉献帝。但董卓死后,曹操又故技重施。假借天子之名,发号施令。使各路诸侯不敢造次,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只是软禁汉献帝,不将其杀死,利用汉献帝的权利去削弱各路诸侯的是实力,最终完成的他的目的。
刘协从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但他毕竟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掌握了他,谁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地方割据政权发号施令。这个道理虽然简单,真正明白的人却不多,袁绍就不懂。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他,如果能“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