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典故20字话题讨论。解读汉字典故20字知识,想了解学习汉字典故20字,请参与汉字典故20字话题讨论。
汉字典故20字话题已于 2025-08-26 03:29:56 更新
14、悬梁刺骨 孙敬字文宝,十分喜爱学,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时,就用绳索把头发系在梁上。后来成为当世大儒。 15、程门立雪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形容“悬梁刺股”典故。(20个字以内)孙敬用绳吊头发,苏秦用锥刺大腿,保持清醒学习。悬梁刺股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秦因为长时间读书,十分困倦,想要打...
悬梁刺股,形容古人勤奋苦读的故事。东汉时期,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睡着,将头发绑在房梁上,一旦头低就会被扯痛而清醒。战国时代的苏秦则用锥子刺大腿,以保持清醒。这两则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古代学者刻苦学习的精神。类似的还有凿壁偷光的匡衡,家境贫寒的他,为了读书,在邻居墙上打了个洞,借邻家之光读书...
1、“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2、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3、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4、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怕自已疲劳瞌睡,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这样一来,如果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疼。战国时的苏秦发奋学习,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见于《世说新语·假谲》)。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煮酒论英雄,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
释 义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 处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
勾践战败,放回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