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典故轶事话题讨论。解读汉字典故轶事知识,想了解学习汉字典故轶事,请参与汉字典故轶事话题讨论。
汉字典故轶事话题已于 2025-08-26 03:22:52 更新
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又创造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美观的文字——楷书。从此以后,汉字就确立了它的方块形态,开始有了间架结构。以后人们又陆续创造了草书、行书等各种各样的字体,也涌现出了像“钟、王”、“颜、柳”、“苏、黄、米、蔡”这些举世闻名的书法家。汉字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
罗马皇帝派了一位大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按礼仪向孔夫子下跪,请求赐予文字。此时孔夫子正在吃饭,口无二用,无法答复,于是用筷子夹了几茎豆芽菜放在大使的帽子里。大使带回罗马,就成为今天流行全世界的罗马字母。 另外传说,西方《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在汉字里早有反映,说汉字的“船”字,左边的“舟...
子罕的轶事典故主要是“子罕弗受玉”。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1. 典故内容: 宋国有人偶然得到一块宝玉,将其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 子罕没有接受这块宝玉,他认为自己不贪心就是最大的宝物,而献玉者则以玉为宝。 献玉者解释,他已经请玉器师傅鉴定过,确认是宝物才敢献上。如果将玉交给...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康熙四十八年(1799年)三月,受封固山贝子,封入正蓝旗。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胤禟十分热爱外国...
吴汉性格好强、每次出征,刘秀都放心不下。诸将见战阵不利,有的便惶恐畏惧,失去斗志。而吴汉意气如常,正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知道后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对“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一语,近代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一书引宋代王幼学解云:“谓(吴)汉甚发起...
1、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村民状书,说某乡绅用一小块荒地让他葬父,言明只要一“壶”酒,事后却硬要他一“湖”酒。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乡绅久仰其名,欲求墨宝,于是盛情款待。王羲之书写了《乐毅传》给他,乡绅喜出望外,问送何礼答谢,王羲之顺口说:“只要一活鹅”。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
桓豁镇守荆州时,其军中的参军获得一只鸲鹆(俗称八哥)。桓豁让这只鸲鹆学说话,逐渐能仿效人类声音,叫出物件名字,又能与人对答。一次,桓豁在军中会见吏佐,便让这只鸲鹆模仿座上众人的话语,全都学得非常相像。后来军中有人偷盗,被这只鸲鹆看见了,它便将事情告知参军,参军却未有将此事向桓豁...
2014年12月,由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和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办的“2014马来西亚年度汉字”票选结果昨晚揭晓,由于马航今年发生两起重大空难事件,“航”字罕见地压倒其他常年热门汉字,成为具代表性的年度汉字。
逯杲是今天河北省安平县多数逯姓的先人,族中还流传着换头和处死的传闻故事。族中传说逯杲被捉后曹吉祥要他归顺,逯杲不投降一心求死。曹吉祥便砍去了他一条手臂,恐吓他投降,逯杲还是不降,便又砍了他另一条胳膊,却依然不降。太监心生大恨,你不降我就砍光你的四肢。最终四肢尽断只剩头颅。太监...
轶事 [yì shì]词语解释:[anecdote] 同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名人轶事 李清照轶事 拓展 轶事典故 成语解释:轶事:同“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典故: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详细解释:轶事,也写作“逸事”,一般是指人们不太知道的事情,大多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