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的历史典故简介话题讨论。解读马嵬的历史典故简介知识,想了解学习马嵬的历史典故简介,请参与马嵬的历史典故简介话题讨论。
马嵬的历史典故简介话题已于 2025-08-26 16:21:57 更新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译文: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
”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
马嵬驿,马嵬驿在咸阳兴平市马嵬镇(路线:从咸兴路---东环路(兴平)---兴化路---槐里路---中心大街---金城路),距离兴平10公里,距离咸阳36公里
马嵬 李商隐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犀,犀利,指刀剑兵器。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
为大家整理的湖北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杨贵妃命丧马嵬驿,供大家学习参考!安禄山叛乱爆发后,唐玄宗派重兵守卫长安的门户潼关。潼关守军每晚会在烽火台上烧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所以,当时长安的君臣和百姓天天都翘首盼望“平安火”。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六月初九夜,唐玄宗接到报告:今晚...
通过“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这两句,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颔联:承接上联之脉络,叙述了“马嵬之变”的直接后果。通过“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这两句,表达了贵妃已死、无法复生的悲痛之情,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尽哀愁。这里运用了典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颈联...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马嵬坡,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唐代天宝十四载(756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京都长安逃往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历代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题味。其中最著名者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人缅怀历史,自然想到《长恨歌》,创作此诗,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