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典故诗句话题讨论。解读吴钩典故诗句知识,想了解学习吴钩典故诗句,请参与吴钩典故诗句话题讨论。
吴钩典故诗句话题已于 2025-08-25 13:27:08 更新
1、吴刀 宋·姚宽:“彩凤难双,红绡暗泣。回纹未剪吴刀涩。”2、吴钩 南朝宋·鲍照:“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唐·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宋 ·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金 ·元好问:“少年锦带佩吴钩,独骑匹马觅封侯。”3、吴鸿 唐 ·李白...
原文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翻译: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那关山五十州失地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在这首诗中,“吴钩”是泛指锋利的刀剑,诗人用这一典故,表达出希望男...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开篇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迈气概,较之李贺更添豪情。次句运用“百尺楼”典故,讲述刘备于曹操间的故事,彰显作者心怀天下,同时“意...
吴钩,古时吴地制造的一种钩形刀。杜甫诗中“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描绘了一位少年手持吴钩的豪迈形象。如今,它却闲置一旁,成为赏玩之物,未得施展于战场。这不仅表现出作者虽怀沙场立功之志,却难觅用武之地的苦闷。拍栏干的动作,源自刘孟节与世龃龉,常倚栏静立,感慨万千,甚至以手拍栏...
续句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典故: 吴钩: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后世泛指锋利的刀剑,此处指从军的行动。诗人用“带吴钩”来表达投笔从戎、为国效力的志向。 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被藩镇割据的关内、关东各个州郡,此处借指国家领土。诗人渴望收复这些被藩镇割据的领土,统一...
“剪烛看吴钩”全诗《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宋代 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
然而,总有一群像李贺笔下的"寥寥携吴钩者",他们以剑守护正义,以文唤醒沉睡,荡涤着世间的浊流,为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付出努力。李贺在《南园》中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问,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也隐含了对自身才华被压抑的愤慨。他借用凌烟阁上功臣的典故,反问为何身为...
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
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
吴钩: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道:“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渴望投效祖国、建功立业,却无人理解的悲愤情感。谢家:在诗词中,“谢家”常常作为典故使用,有不同的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谢安、谢玄家族,用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