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典故10个话题讨论。解读狼的典故10个知识,想了解学习狼的典故10个,请参与狼的典故10个话题讨论。
狼的典故10个话题已于 2025-08-26 09:58:17 更新
白眼狼由来:故曾有“自寿词”句云;“一生不戴乌纱帽,半路常逢白眼狼”,实非虚语。白眼狼—形容人无情无义,心地凶狠,是忘恩负义的代名词。狼以生凶狠著称,一直被作为凶残冷血的象征,也就是不通人,而在狼群中尤以长着“吊白眼”的狼较凶狠。白眼,是说没眼珠看不到眼前的东西,瞎眼,把...
1、狼狈为奸:源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据说狼和狈是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动,否则就会寸步难行。有一次,狼和狈走到一个人家的羊圈外面,虽然里面有许多只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坚固,于是它们想...
狼吞虎咽和狼餐虎咽这两个成语都形容人吃东西非常急促的样子。狼子野心则形容人从小就怀有恶念,不易改变。狼狈为奸形容两个人或多个坏人结成联盟共同作恶。狼烟四起则形容局势紧张或战争即将爆发。狼行千里吃人和狼行千里改不了吃人这两个成语都形容狼的本性难以改变。狼心狗肺形容人心地狠毒。狼狈...
11、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 12、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13、狼最喜欢离群的绵羊。14、狼剩一口气时,还想吃羊。 15、狼的头伸进羊圈,决不会谦虚的把身子留在外面。 16、不能请羊管菜园,不能请狼管羊圈。17、狼众食人,人众食狼。18、狼行千里,改不了吃人。19、狼终究是狼,即使它不吃你的狼。20、和...
中山狼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讲述了东郭先生救了一只落难的狼,然而狼却恩将仇报,想吃掉东郭先生。揭示了对恶人不能仁慈,以防反受其害的思想。后用“中山狼”揭示忘恩负义之人。《红楼梦》第五回: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讽刺迎春的丈夫孙绍祖的为人。狼子野心 《左传·宣公四年》:“谚...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在山谷中放羊的牧羊人,曾多次观察到一只狼在远处跟随羊群,但他并未因此放松警惕。随着时间的推移,狼并未对羊群造成任何威胁,反而让牧羊人觉得它似乎成了一个有用的守卫。渐渐地,牧羊人甚至将狼视为自己的牧羊狗,让其负责看护羊群。有一天,牧羊人需要进城处理一些事情,便将羊群托付给狼。狼答应了...
狼狈为奸的典故如下:来源:这个典故来源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狼和狈的特点:狼和狈其实是“合作伙伴”。狼呢,它的前腿长,后腿短;而狈呢,则是前腿短,后腿长。它们俩为了行动方便,经常“搭伙过日子”。合作偷羊:有一次,这对“好朋友”走到一个羊圈外面,看到里面好多羊,可羊圈又高...
② 与狼有关的成语典故 关于狼的故事和成语1:狼子野心 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官员和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椒.这天,正逢越椒满月,司马府宴请宾客,一时热闹非凡,显得喜气洋洋.子文也应邀来到司马府,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告诉他:“越椒...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躲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