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典故有哪些话题讨论。解读长平之战典故有哪些知识,想了解学习长平之战典故有哪些,请参与长平之战典故有哪些话题讨论。
长平之战典故有哪些话题已于 2025-08-27 04:24:22 更新
纸上谈兵的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背景: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展开激战。秦军攻占野王,使得上党地区形势危急。韩军将领不愿投降秦国,选择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救援,但长平和上党均已被秦军占领,廉颇采取了坚守策略。起因: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建议下,利用赵括的年轻和缺乏实战经...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赵军惨败:在被包围的四十多天里,赵军饥饿难耐,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最终,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乱箭射死。赵括一死,四十万赵军的斗志也随之瓦解,很快投降了秦军。然而,白起却认为这些降军是祸患,最终将他们全部坑杀在长平深深的壕沟里。四、战争结果及影响 长平之战以秦军的胜利而告终。这场...
这就是“长平之战”的典故。 1.长平之战交战双方 世人皆知,战国时期爆发了一场“长平之战”,对后来天下的局势几乎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场战争的交战国分别是秦国和赵国,秦国的国力已经日益强盛,而赵国当时也没有受到重创,并不比秦国弱上多少。因此,在交战双方实力并不悬殊的情况下,长平之战成为了当时规模...
先介绍一下长平之战的起因: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国的国君韩桓惠王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于是,冯亭便派遣使者通报...
《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这番话并没 有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烈而言,在当时的众多战争中,没 有比秦、赵长平之战更为惊心动魄的了。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