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话题讨论。解读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知识,想了解学习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请参与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话题讨论。
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话题已于 2025-04-21 12:40:52 更新
答案:谐音歇后语,是一种巧妙运用语言谐音的幽默表达方式。它通过利用词语间音节的相似性,创造出既有趣又富有智慧的语句。解释:谐音现象:谐音是指语言中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在歇后语中,谐音现象被巧妙地运用,以营造出一种诙谐幽默的效果。例如,“一丈二尺的扁担——七长八短”,其中的“七长八...
谐音歇后语: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半两棉花---免谈。(免弹)错别字故事:阿斗放学回家,满脸的不高兴,赵云看见了,忙问:“...
3.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青同清)4.对联:上联:莲(怜)子心中苦 下联:梨(离)儿腹内酸 谐音是用同音或近音的字词构成特殊表达的一种手段,是对同音现象的积极利用和开掘。正如一些学者所指,谐音在汉语、汉文化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艺术。的确,众所周知,谐音不是汉语独有的现象,世界上...
01、讲话没人听,说话没人信——光杆司令 02、老牛拉破车——慢腾腾的 03、老狼做生意——没有好货 04、老婆婆喝豆桨——好吸(稀)05、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经材料 06、吃过晚饭赶路——越走越黑 07、沙滩上竖屋——基础太差 08、冷水泡茶——慢慢来 09、没有导火索的手榴弹——一块废铁...
十个谐音歇后语如下:1、八十岁的老翁弹琵琶—老生常谈(弹)2、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3、保温瓶的塞子—堵(赌)汽(气)4、鼻梁上推小车—走头(投)无路 5、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6、一连三座庙—妙(庙)妙(庙)妙(庙)7、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
谐音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语言现象,利用语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词构成双关语意,具有幽默、诙谐的效果。如上文提到的“麻绳串豆腐——提不起”,其中的“提不起”既有实物操作的含义,也暗示事情难以解决或者无力改变现状的双关意味。又如“牛蹄子两瓣泥”,其中的“两瓣泥”谐音成方言中的“你很嫩”...
导语:谐音歇后语是指带有一语双关现象的歇后语,这种谐音歇后语一般以浅显的事物或现象,比喻某种道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经典谐音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 包子没馅 —— 蛮(馒)头 2、 苞谷秆里的虫 —— 专(钻)心 3、 抱鸡婆打摆子 —— 窝里战(颤)...
歇后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智慧,如“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戏台上的垛口--不成(布城)”。这些语言游戏不仅展现了汉语的音韵之美,还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微妙洞察。同样,歇后语“戏台上的鞭子--加码(假马)”和“观音堂里着火--妙哉(庙灾)”,用幽默的方式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误会...
在汉语中,谐音现象是语言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增添了语言的趣味性,还常常用于歇后语、对联和笑话中,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有这样一则歇后语:“打破砂锅——问(璺)到底”。这里的“问”与“璺”谐音,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厌其烦地追问到底的态度。另外,“外甥打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