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台高筑的典故出自话题讨论。解读债台高筑的典故出自知识,想了解学习债台高筑的典故出自,请参与债台高筑的典故出自话题讨论。
债台高筑的典故出自话题已于 2025-04-21 12:42:54 更新
形容欠债很多的成语“债台高筑”,源于战国时期的故事。周赧王时期,这位摇摇欲坠的诸侯王,虽然野心勃勃,却实际软弱无力。为了联合楚、燕等国对抗秦国,他向国内的有钱人借了大量军费,承诺战后加倍偿还。然而,战争并未如愿展开,周赧王因惧怕秦国而撤兵回国,借来的军费却已挥霍一空。债主们得知真相...
成语“债台高筑”的历史典故源自周赧王时期。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解:背景:周朝传到周赧王时,周天子的权力已经十分衰微,所拥有的土地也寥寥无几,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此时,秦国强大,经常出兵攻打弱小国家。起因:楚国名士春申君建议楚考烈王联合各国攻打秦国,利用周天子的名分来鼓动人心。楚...
债台高筑的典故具体如下:一、典故 1、公元前315年,周慎靓王驾崩。第二年,姬延继位,史称周赧王,即周朝的最后一位天子。当时周天子直接管辖的领地已小得可怜,而且分为东周和西周两部分。东周即今河南巩县一带,西周在河南王城。东西周的实权又分别控制在东周公和西周公的手中。2、赧王居住在西...
债抬高柱这个成语正是出自周赧王的故事,因为周赧王借了许多钱,最后为了躲避讨债人,只能够躲到宫内的台上。一、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老王 周朝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天下有许多的诸侯小国,但是只有周天子才是天下之主,可是到了周朝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在世的时期,因为诸侯国各自为大,导致周天子的权势...
周赧王是周朝第37位国君,债台高筑这个成语的典故就出自周赧王。据说当时周赧王借了很多钱,到期后却无力偿还,最后为了躲避讨债人,只能跑到宫内台上,人们便将其称为逃债台。周天子权势虽然每况愈下,但还是让人想不到,竟然会沦落到如此难堪的地步。其实周天子缺钱并不是从周赧王开始,没钱的问题...
田庐尽卖而无归,则有局天蹐地,寻死自尽者矣。” 邹韬奋 《谋生与屈辱》:“在目前我这位朋友的一家生活已极难维持,债台高筑了,借也无处去借,恳助也无处去恳助。”《文汇报》1984.10.17:“一桩婚事花费了五千余元,仅有的一点积蓄不仅花尽,还债台高筑。”参见“ 债台 ”。
"债台高筑"是一个典故,意指债务累积到了无法偿还的地步。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淮南子》一书,其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胥至的人。故事中,胥至是一个贫穷的人,为了供养母亲,他不得不向村里的富人借债。随着时间的推移,胥至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不断地借债,并且债台越筑越高。当胥...
债台高筑 【拼音】:[zhài tái gāo zhù]【解释】: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出处】:《汉书·诸侯王表序》注引服虔说: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举例造句】: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现已陷入~的境地。【成语典故】:战国...
据史料记载,债台高筑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时的楚灵王为了炫耀楚国的财富和实力,不顾国情,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高台。这座高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楚国财政出现了巨大的赤字,国家负债累累。为了偿还这些债务,楚灵王不得不向百姓征收重税,甚至将国库中的存粮都用来还债。这一行为引起...
1. 周朝自公元前1046年左右建立,至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去世,历时约800年。2. 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后一位国王,也是成语“债台高筑”的来源。3. 周朝最初的首都是镐京,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边。周朝建立后,周王室和诸侯国瓜分了天下,最强大的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4. 周朝可以分为西周和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