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成语及解释话题讨论。解读论语里的成语及解释知识,想了解学习论语里的成语及解释,请参与论语里的成语及解释话题讨论。
论语里的成语及解释话题已于 2025-08-23 15:58:50 更新
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言必有中: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鸣鼓而攻之:比...
3、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出处:出自《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释义:家喻户晓:喻:明白,清楚;晓:知道。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4、理屈词穷【lǐ qū cí qióng】。出处:出自《...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如下:1、择善而从: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典故: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并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偏...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3、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举一反三 意思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诲人不倦 意思是: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
《论语十则》中包含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如下:成语: 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格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指在众人中必定有...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不耻下问、随心所欲、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不舍昼夜、匹夫不可夺志、三省吾身、不亦乐乎。1、不耻下问:读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