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话题讨论。解读《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知识,想了解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请参与《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话题讨论。
《论语》中的成语及意思话题已于 2025-08-23 18:59:22 更新
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言必有中: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鸣鼓而攻之:比...
与《论语》有关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其解释:1. 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2. 行不由径 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不走邪路,比喻为人正派,行为光明正大。3. 安老怀少 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指尊重老人,...
不亦乐乎: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常用来形容心情愉悦的状态。这个成语在《论语》中多次出现,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交友等活动的热爱和享受。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这个成语强调了社会和谐与公平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得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
6. 见贤思齐 出自《论语·里仁》。意思为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应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7. 述而不作 出自《论语·述而》。意思为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也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8. 温故知新 出自《论语》。意思为温习...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示例:哎,那骂得可真也是——。(郭沫若《屈原》第五幕)7、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论语中的成语有: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释义: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下,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5、从心所...
【解释】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成语:知...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⑩食无求饱 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⑾敏于事慎于言 ⑿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⒀告往知来 原文: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成语】:不耻下问 【注音】: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注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