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20个话题讨论。解读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20个知识,想了解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20个,请参与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20个话题讨论。
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20个话题已于 2025-08-24 04:44:55 更新
16见贤思齐:《论语·里仁》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要向人家学习、看齐 17尽善尽美:《论语·八佾》形容事物达到完善无缺的境地 18侃侃而谈:《论语·乡党》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19喟然长叹:《论语·先进》长长的叹息 20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原意是:名分不正道理就不通.后指做事名义正...
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屏气凝神:解释:暂时抑止呼吸,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博施济众:解释:广泛施舍,帮助很多人。形容行为仁爱,慷慨大方。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
出自论语的成语20个如下:1、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师也过,商也不及。’日: 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示例: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2、子日:朱自清《诵读教学》:“前者歪曲了白话文...
“见贤思齐”形容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想向他看齐。孔子认为,见到贤人应该思考如何向他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举一反三”形容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其他的事情。孔子认为,学生应该能够从一个例子中推导出其他知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形容人临终时的话往往是真心话。孔子引用鸟类临死前哀鸣...
【词语】:不舍昼夜 【注音】:bù shě zhòu yè 【释义】: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2. 论语 十则中现在常见的成语四个并解释 温故知新 【拼音】: wēn gù zhī xīn 【解释】: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 【出处】: ...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四十七、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四十八、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如下:1、择善而从: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典故: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并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周而不比。解释:温故知新:这一成语源自《论语·为政》。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到新的东西。这里的“温故”指的是复习旧的知识,...
一以贯之 【解释】: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参考资料 成语词典:http://cy.5156edu.com/page/18408.html ...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