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并解释话题讨论。解读论语中的成语并解释知识,想了解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并解释,请参与论语中的成语并解释话题讨论。
论语中的成语并解释话题已于 2025-08-24 04:47:55 更新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
【解释】: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 【出处】: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贤思齐 【拼音】: 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释】: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处】: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
以下是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其解释: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通常用来形容恶有恶报或不幸的结局。不亦乐乎: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常用来形容非常快乐或满足的状态。不在其...
意思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诲人不倦 意思是: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14家喻户晓:《论语·泰伯》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1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看到有利益,先想一想该不该得 16见贤思齐:《论语·里仁》看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要向人家学习、看齐 17尽善尽美:《论语·八佾》形容事物达到完善无缺的境地 18侃侃而谈:《论语·乡党》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
《论语》中的成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哀而不伤: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北辰星拱:解释: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
2.见贤思齐: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义:看到贤能的人,便想效法他。3.仁者乐山:出处:《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意义:仁德之人安于义理,厚重不迁,好像山一样,所以喜欢山。4.欲罢不能:出处:《论语...
不耻下问:出自于《论语·公冶长》,意思是遇到困惑的事情的时候,要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的或者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行不由径:出自于《论语·雍也》,意思是选择快捷方式的人,常常会因为操之过急而走投无路,常用来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安老怀少:出自《论语·公冶长》,...
”后人用成语“逝者如斯”,用来比喻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处:《论语•卫灵公》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释义:子贡问推行仁政的方法,孔子说:&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