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及解释话题讨论。解读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及解释知识,想了解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及解释,请参与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及解释话题讨论。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及解释话题已于 2025-08-24 10:58:20 更新
《论语》中包含以下成语:哀而不伤: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北辰星拱:解释: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1、言必信,行必果 意思是: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不在其位,不谋...
【出处】: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贤思齐 【拼音】: 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释】: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处】: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拼音】: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以贯之 【解释】: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
1、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悲伤。”2、不耻...
论语中的成语有: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释义: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下,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
《论语十二章》中的一些成语如下:一、不耻下问 1、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2、释义 表示不以向下请教为耻,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3、成语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他对孔圉享有这么高的荣誉并不服气,认为他配不上那样高的...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义:看到贤能的人,便想效法他。3.仁者乐山:出处:《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意义:仁德之人安于义理,厚重不迁,好像山一样,所以喜欢山。4.欲罢不能:出处:《论语‧子罕》:「...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的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 3饱食终日:指吃饱了反整天什么正经的事也不干 4不悱不发:《论语·述而》不到学生而又不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5不惑之年:《论语·为政》人到一定年龄就能掌握不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