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出处意思话题讨论。解读论语中的成语出处意思知识,想了解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出处意思,请参与论语中的成语出处意思话题讨论。
论语中的成语出处意思话题已于 2025-08-24 10:59:29 更新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
论语中的成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释义: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不亦乐乎:出处:《论语·学而》。释义:意为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也指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并带有诙谐意味。家喻户晓:出处:虽直接出处非...
2、不亦乐乎【bù yì lè hū】。出处: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意为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也指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并带有诙谐意味。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3...
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随心所欲:读音:suí xīn suǒ yù 解释: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出处:《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温故知新:读音:wēn gù zhī xīn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如下:1、择善而从: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典故: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并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
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出处:《论语·为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处:《论语·公冶长》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
《论语》中确实包含了不少成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知天命:出自《论语·为政》,“知天命者,其谓之也;求之者,其谓之也。”意为知道自己的天命,指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 君子:出自《论语·雍也》,“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意为高尚...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周而不比。解释:温故知新:这一成语源自《论语·为政》。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到新的东西。这里的“温故”指的是复习旧的知识,...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义:看到贤能的人,便想效法他。3.仁者乐山:出处:《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意义:仁德之人安于义理,厚重不迁,好像山一样,所以喜欢山。4.欲罢不能:出处:《论语‧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