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或事件所涉及的人物话题讨论。解读典故或事件所涉及的人物知识,想了解学习典故或事件所涉及的人物,请参与典故或事件所涉及的人物话题讨论。
典故或事件所涉及的人物话题已于 2025-08-25 01:01:57 更新
涉及人物: 曹操: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刘备:蜀汉开国皇帝,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吕布: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以勇猛著称,但反复无常,不忠不义。 张辽:曹魏名将,原为吕布手下,后投降曹操。 刘安:一名猎户,因款待刘备而杀妻。典故: 缚虎望宽:比喻对敌人仁慈,反而会被其所...
该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具体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如下:主要人物: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和周定王的大臣王孙满。事件背景:楚庄王借口讨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把军队开到周朝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名义上是“向周天子问安”,实则展示武力。核心事件:楚庄王在洛邑附近,借机询问...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善于结交各种朋友,其中包括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物。这个典故主要涉及到孟尝君在他的出使秦国时遭遇的一段困境,以及如何通过一个不太起眼的人物和动物的帮助得以化解。故事中有一夜,孟尝君需要逃离秦国,这时一个曾被孟尝君收留并委以重任的“鸡鸣狗盗之徒”发...
人物:孙敬(头悬梁)事件: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
主要人物:蔺相如是赵国的大臣,以其智慧和勇气著称。他在完璧归赵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事件背景: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秦王得知后,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这块宝玉。这显然是秦王的诡计,意在骗取宝玉。蔺相如的应对:蔺相如深知秦王的阴谋,但作为赵国的使者,他勇敢地出使秦国。在...
故事背景:该典故最早出现在《史记》的记载中,讲述的是战国末年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的故事。事件发展:荆轲手持燕国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作为献礼,图穷匕见即在秦王展开地图的最后一刻,露出了藏在其中的匕首,意图刺杀秦王。相关人物:除了主人公荆轲外,该事件还涉及秦始皇和燕太子丹...
故事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包括鲁国的国君、庆节等大臣和太子等家族成员。他们之间的权力争夺引发了萧墙之争,即内部纷争。二、典故由来:当时,鲁国的君臣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和争斗,宫廷内部矛盾重重,如同萧墙之中的风波不断。这一事件被用来形容家族或组织内部的纷争和斗争容易酿成祸害和内乱。“祸起萧墙...
1、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
关于刘备或诸葛亮的成语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桃园结义:内容:描述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的目标,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和园林中举酒结义,对天盟誓,共同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涉及人物: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内容:公元207年至208年间,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前往南阳卧龙岗拜访...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