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仪的典故300字话题讨论。解读关于礼仪的典故300字知识,想了解学习关于礼仪的典故300字,请参与关于礼仪的典故300字话题讨论。
关于礼仪的典故300字话题已于 2025-08-25 01:08:15 更新
中国礼仪之邦的典故举例如下:篇一:谦虚礼貌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
黄花闺女是未婚姑娘的别称。这一称呼源于菊花,因其象征高雅贞洁,故而人们常用“黄花”来形容待字闺中的女子。黄花闺女不仅代表了未婚的少女,还寄托了人们对她们的美好祝愿。鹊桥是古代传说中牛郎和织女每年相会的象征。根据传说,每年的七夕节,喜鹊会搭成一座桥,让牛郎和织女得以相见。后来,“鹊桥”...
1. 程门立雪 故事梗概:北宋才子杨时为了求学,投奔程颢、程颐门下。在程颢去世后,他继续拜程颐为师。一次,大雪纷飞,杨时与同学游酢前往程颐家求教。见老师正熟睡,二人恭敬侍立门外,直至老师醒来,脚下的雪已积至一尺深。老师醒来后为他们讲解学问,后人将此典故视为尊师典范。 礼仪启示:这个故事展...
有关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较为著名的是“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讲述了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尊师重道的故事: 故事背景:杨时和游酢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已四十岁且考上进士的他们,仍坚持向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经过:一日,杨时和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恰逢程颐闭目养神,坐着假睡。二...
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
(1)孔融让梨 :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
诚信知礼的故事中,燕昭王决心使燕国强大,寻求贤才帮助。他亲自拜访老臣郭隗,听取郭隗讲述了一个关于国君追求千里马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郭隗鼓励燕昭王以自己为引子,吸引贤才到来。最终,燕昭王采纳郭隗的建议,招纳了有才干的乐毅等人为助手,使燕国得以壮大。其他文明礼仪故事包括孔融让梨、柳公权拜师...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礼仪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1 一、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 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⑤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是一...
礼仪就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尊敬师长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史记·礼书》:“至 秦 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国时候有个典故,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