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成语典故100个话题讨论。解读大名成语典故100个知识,想了解学习大名成语典故100个,请参与大名成语典故100个话题讨论。
大名成语典故100个话题已于 2025-08-25 04:27:25 更新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 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2...
【典故出处】:明代施耐庵所著《水浒传》第三十五回中记载:“乱握‘宋江呼喊,庆江、花荣慌忙下马,扶起那两位壮士道:‘且请问二位壮士高姓大名?’”【成语意思】:这是询问他人姓名时的礼貌用语,与“高名大姓”意思相近。【通用拼音】:gāo xìng dà míng 【拼音简写】:GXDM 【使用频率】:...
1.关于大名的成语典故作文 [有感于“三打大名府”作文]宋江为了救卢俊义、石秀两人三打大名府,有感于“三打大名府”作文。第一次,在大名城外宋江他们打了胜战,但后因围成太久,而对方的救兵采用“围魏救赵之计,不到大名城解围,而是去攻打梁山大寨。宋江等只好搬兵回巢。不过他们这次收服了关...
《红楼梦》的齐眉举案qí méi jǔ àn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逸民列传》,书中说:“遂至吴,依大家卑伯通,居庑下,为人赁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仰视,举案齐眉。卑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案,是有脚的托盘。齐眉举案的原意,是说把盛有食品的托盘,举到齐眉那么高,表...
成语举例 在演讲会上,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了一个多少时. 画虎类犬 成语解释 比喻学习技能而学得不像的人. 作者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 成语典故 东汉马援为国带兵打仗,屡建奇功,光武帝刘秀封他为伏波将军.他不仅治兵严谨,打仗有方,还非常重视自己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以免他们走上邪道.有一天,他听说侄儿...
1.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
编号 960 成语 大名鼎鼎 注音 ㄉㄚˋ ㄇㄧㄥˊ ㄉㄧㄥˇ ㄉㄧㄥˇ 汉语拼音 dà míng dǐng dǐng 释义 鼎鼎,盛大貌。 「大名鼎鼎」形容人的名气声望很大。 ※语或出《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 「赫赫有名」 典源 ※《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黄胖姑心上很晓得这个说头的来历,...
有关鼎的成语和典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成语:1. 拔山扛鼎:形容力量极大,能拔起大山,扛起重鼎。2. 尝鼎一脔: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鼎是古代煮东西的器物,脔是切成小块儿的肉。尝一小块肉,就可以推知整锅肉的味道。3. 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精力充沛。4. 大名鼎鼎、鼎鼎大名...
分道扬镳的典故:分道扬镳语出自北齐·魏收《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的一个故事中的一段话:“……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说这话的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其来龙去脉是这样的: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史称南北朝。北魏是...
故事一:春秋末越国国君勾践(前497—前465)在位。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越系古越人所建之国,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楚国乃联越以制吴。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