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典故小故事话题讨论。解读拙政园典故小故事知识,想了解学习拙政园典故小故事,请参与拙政园典故小故事话题讨论。
拙政园典故小故事话题已于 2025-08-25 20:32:38 更新
王献臣去世后,拙政园经历了多次变迁。他的儿子因一夜豪赌,将宅子输给了徐氏,徐氏一家住了五代后废弃。崇祯四年(1631年),侍郎王心一购得拙政园东部的10亩荒地,再次修建园林,并以陶潜的“归田园居”诗命名此园。王心一善画山水,他悉心经营,布置丘壑,使得拙政园东部园林焕发出新的生机。随着时...
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与苏州的著名园林拙政园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李秀成率领军队攻占苏州后,建立了苏福省。根据《苏台糜鹿记》的记载,他将拙政园的吴宅东面和潘宅、西面和汪宅合并,建成了自己的王府。据说,在忠王府里,李秀成特别喜欢在后花园...
拙政园的故事与历史:一、吴越国王与拙政园的渊源 拙政园最初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由吴越国王为避战乱而建。这座私人花园不仅体现了国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还蕴含了他对园林艺术的深厚情感。取名为“拙政园”,寓意深远,反映了国王对治国理念的独特见解。二、拙政园的历史沿革 拙政园在历史长河中经历...
“六红的故事”说的是王献臣儿子一夜豪赌,一把骰子将拙政园输给了徐氏。古代笔记,记录了这件事情。据说,当时徐少泉拿一千两银子与王献臣的儿子赌博,约定撒出去骰子上六点的颜色是红色的人获胜。赌了许久,等到他输得差不多了,徐不泉就招呼妓女进酒,而且器乐合奏。等到他开始疲倦的时候,徐少泉就...
远香堂西面,过倚玉轩,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小飞虹”。桥南有名为“小沧浪”的水阁,由“小沧浪”相背,即到“香洲”(旱船),并有“见山楼”、“荷风四面亭”等典雅之作。过“别有洞天”圆洞门,便到该园的西部,其主建筑为“十八曼陀螺花馆”和“三十六鸳鸯馆”,馆东可登“宜两亭”,...
梁祝故事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在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内,也留下了一段古代爱情悲剧的传说。海棠春坞以其海棠花闻名远近。其院内原还有一处连柯大树,一棵榆树合着一棵枸树,树干经沧桑岁月已交融为一体,而上部却枝叶不同,颇为罕见。据说明末年间,有一对苏州男女彼此相爱,海誓山盟,但由于家长的反对...
也为拙政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履谦及其后代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家族史,更是一段文化史。他们不仅见证了拙政园的历史变迁,更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张履谦的捐赠行为,不仅是一次物质上的转移,更是一次精神上的传承,为拙政园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
5、张之万同治十年,张之万任江苏巡抚时,住在拙政园东部宅园,爱拙政园幽旷雅致,略加修葺。曾作《吴园图》十二册,绘园中胜景十二出,并请李鸿裔一一题诗。后张之万升任浙闽总督,离苏有日,就与德静山、恩竹樵、英茂文三人商议,以价银三千、修理银二千汇交藩库,于同治十一年一月,将拙政园改...
拙政园的故事始于明代弘治年间,王献臣,一位进士及御史,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弃官回乡后创建了这座园林。王献臣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上拓建了拙政园。这一选址,不仅意味着拙政园融合了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也体现了文人对于历史文脉的尊重和继承。此后,拙政园经历了多次更迭,咸丰...
拙政园,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它第一位主人是当朝御史王献臣,是一位直言敢谏,不讨皇帝欢心而辞官返乡的官员,不满朝廷,远离皇宫,为此园取名“拙政”,是取晋代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而命名。自己归隐田园,自耕自食,不失为笨拙人的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