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历史典故话题讨论。解读拙政园历史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拙政园历史典故,请参与拙政园历史典故话题讨论。
拙政园历史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5 18:53:26 更新
王献臣去世后,拙政园经历了多次变迁。他的儿子因一夜豪赌,将宅子输给了徐氏,徐氏一家住了五代后废弃。崇祯四年(1631年),侍郎王心一购得拙政园东部的10亩荒地,再次修建园林,并以陶潜的“归田园居”诗命名此园。王心一善画山水,他悉心经营,布置丘壑,使得拙政园东部园林焕发出新的生机。随着时...
拙政园“玉壶冰”典故主要来源于南朝诗人鲍照的诗句。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匾名来源:拙政园内某馆的正中悬挂有“玉壶冰”的横匾,这一匾名直接摘自南朝诗人鲍照的诗句“清如玉壶冰”。这句诗以玉壶中的冰来比喻人的清廉高洁,寓意深远。装饰图案:为了与“玉壶冰”的寓意相呼应,该馆内的窗格...
拙政园由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归隐后所建,其名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的典故,寓意隐居田园的淡泊之志。园林最初规模宏大,后历经多次易主、分合与修缮,形成了如今东、中、西三部分格局。清代时,园主曾为吴三桂女婿王永宁,太平天国时期还被用作忠王府的一部分。历史特色与园林艺术 拙...
拙政园的历史典故 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拙政园也有着不解的缘份。清咸丰⼗年(1860),李秀成率军攻占苏州后,建⽴苏福省。据载,“以复园吴宅东拓于潘,西拓于汪,兼⽽并之,建为王府”。据说,李秀成在忠王府时,...
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由御史王献臣所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以“借景”手法和精巧的园林布局闻名,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拙政园的名字源自《闲居赋》中的“拙者之为政”,表达了园主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园内布局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部以...
苏州拙政园的历史悠久,典故丰富。一、历史沿革 始建于明朝: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由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建造。王献臣在官场失意后,回到苏州,购得荒地一片,聘请著名画家文徵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多年,终于建成这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多次易主与修缮:拙政园在历史上曾...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的公元1509年,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园主是当朝御史王献臣,他因直言敢谏,不迎合皇帝而辞官返乡。不满朝廷,远离皇宫,园名取自“拙政”,源自晋代文人潘岳的《闲居赋》,意为在园中筑屋种树,自耕自食,如同笨拙人治理国家,不失为明智的处世之道。王献臣在园中...
苏州拙政园的历史简介如下:始建时间与背景: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园林变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经历了多次分合,曾作为私人宅园、金屋藏娇之所、王府治所等,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遗迹和典故。地位与荣誉: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见山楼不仅见证了忠王李秀成在苏州的辉煌时刻,也是拙政园中的一处重要景点。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以及忠王与拙政园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在见山楼的窗前,人们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忠王李秀成在苏州的...
5、张之万同治十年,张之万任江苏巡抚时,住在拙政园东部宅园,爱拙政园幽旷雅致,略加修葺。曾作《吴园图》十二册,绘园中胜景十二出,并请李鸿裔一一题诗。后张之万升任浙闽总督,离苏有日,就与德静山、恩竹樵、英茂文三人商议,以价银三千、修理银二千汇交藩库,于同治十一年一月,将拙政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