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典故经典成语话题讨论。解读三国历史典故经典成语知识,想了解学习三国历史典故经典成语,请参与三国历史典故经典成语话题讨论。
三国历史典故经典成语话题已于 2025-08-25 20:34:44 更新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主要包括以下这些:一手包办:出自《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原指典韦一手建成旗帜,后泛指一人全部办理。一举两得:出自《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意指做一件事得到两个好处。一臂之力: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表示愿意助别人一臂之力,共同行事。七步成诗:虽非直接...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引《云别传》: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17、不出所料。 谗言之可怕处,就是传播者并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哪怕是一丁点。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
首先,以下是20个三国时期的经典成语故事:1. 三顾茅庐 2. 鞠躬尽瘁 3. 吴下阿蒙 4. 如鱼得水 5. 乐不思蜀 6. 妄自菲薄 7. 舌战群儒 8. 火烧连营 9. 草船借箭 10. 身在曹营心在汉 11. 蒋干盗书 12.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13. 赤壁之战 14. 大意失荆州 15. 七擒七纵 16. ...
以下是三篇关于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1. 画饼充饥 故事背景:三国时期,卢毓在魏国担任大官,负责选拔人才。皇帝提出让卢毓选人,并要求不要那些只有名声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成语含义:名声就像画在墙上的饼,不能拿来吃。后用来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满足自我的行为。2.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故事背景...
关于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以下是精选的几个:妄自菲薄:含义:形容过于看轻自己,常用于指自卑自贱,毫无根据地小看自己。典故: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劝勉刘禅不要妄自菲薄,要发愤图强,复兴汉室。这反映了刘禅胸无大志,缺乏治国才能,而诸葛亮则深感忧虑。智取陈仓:含义:指用智谋攻取...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
〖懊悔无及〗 成语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傲睨得志〗 成语典故: 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昂然而入〗 成语典故: 须臾,李恢...
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
成语典故丰富多样,其中不少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例如,“一手包办”源自《三国志·魏志·典韦传》,讲述了韦一手独立操办事务的典故;“一举两得”则出自《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意味着通过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此外,“一臂之力”源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形容给予别人极大的帮助;“一亲芳泽...
1. 草船借箭:意指利用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成语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利用草船智取曹军箭矢的故事。2.舌战群儒:通过激烈的辩论使对方屈服。出自诸葛亮在东吴智劝孙权和众多文臣时,凭借智谋和口才与东吴众多谋士展开激烈辩论的场景。3. 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用计使敌人产生疑虑,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