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兵疲意阻〗 成语典故: 诸公不知兵法,备乃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背若芒刺〗 成语典故: 不意〔曹操〕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病势尪羸〗 成语典故:...
《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5:10: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5. **羽扇纶巾**: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催军追击。诸葛亮以木人代替自己,端坐四轮车上出现,使魏军惊慌逃散。6. **鼎足三分**: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形成鼎足之势,三国间激烈斗争,最终以司马家族的崛起而结束三国时期的纷争。《三国演义》中还蕴含了诸如“过五关斩六将...

  • 〖宝刀不老〗 成语典故: 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步罡踏斗〗 成语典故: [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兵精粮足〗 成语典故: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

  •  欢乐颂1718 有关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及故事大全

    割须弃袍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成语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心怀叵测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成语解释:心怀:...

  • 2、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汉语成语,读音是lǎo jì fú lì,意思是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出自三国·魏·曹操《龟虽寿》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3、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拼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意思是梅子酸,...

  • 1. 三国演义四字成语故事50字 退避三舍:晋献公之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款待他,许诺如晋楚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后重耳重回晋国执政,晋国与楚国交战,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初出茅庐: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比喻刚步入...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