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语有以下历史典故:- 战国楚顷襄王典故:楚顷襄王沉迷享乐,大臣庄辛劝谏无果后,请求去赵国暂避。不久,秦国攻陷楚国都城,楚顷襄王流亡城外,后悔没听庄辛的话,于是将其请回。庄辛用“亡羊补牢”的道理鼓励楚顷襄王振作,最终助其重振国力,收复失地。- 养羊人典故:有个养羊人,早上发现羊圈破...
亡羊补牢的典故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楚策四》: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 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
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背后的典故如下:背景: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势原本强盛,但传至楚襄王时,由于宠信佞臣,朝政日益紊乱。典故: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形,非常担忧楚国的未来。他向襄王进谏,指出襄王被州侯、夏侯、鄢...
庄辛的故事强调了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比喻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它警示人们,即使面临困难和失败,只要及时反思和改正,仍有机会重新站起来,实现转机。故事中的教训,对于个人和国家都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错误和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应积极面对,寻求改变,以期达到更好的结果。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末期楚襄王的历史典故,出处为西汉刘向的《战国策·楚策四》。历史典故:战国末期,楚襄王不理朝政,任用奸臣,导致国家衰败。老臣庄辛进谏无果,一气之下迁到赵国。后来秦国攻打楚国,楚襄王仓皇出逃,才想起庄辛的忠言,于是派人去接庄辛。庄辛回到楚国后,给楚襄王讲了一个养羊人因羊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