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具体典故如下:成语出处:原文为:“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句话意味着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仍然为时不晚。典故内容:背景: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庄辛曾劝谏楚襄王远离奢侈淫乐,关注国家政事,以防国家陷入危险。但襄王并未...
典故出自亡羊补牢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丢失了羊,赶快修好羊圈。比喻失误后及时补救。【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本文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以下是关于“亡羊补牢”的详细解释:出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国别体史料汇编,记录了当时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故事和言论。其中,《楚策四》是《战国策》中的一部分,收录了与楚国相关的故事和言论,“亡羊补牢”便是其中之一。成语释义:亡羊补牢,指羊...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具体表述为:“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出处原文:在《战国策·楚策四》中,原文提到“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味着在羊丢失之后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成语含义:亡羊补牢这一成语,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以避免未来再次遭受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