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们在吊水的过程中,一个吊桶经过七次上行,另一个吊桶经过八次下行。这一现象在吴方言中形成了一条歇后语:“虎丘山的吊桶——七上八下。”这句歇后语用来形容某人心神不宁,如同坐在针毡上般不安。它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极度紧张或焦虑时的心理状态,成为了形容不安情绪的常用表达。“七上八下”这...
“七上八下”的典故源于宋代虎丘山的吊桶吊水现象。起源地点:该典故发生在宋代的虎丘山,具体是在“陈公桥”上。吊水方式:陈公桥上设有两个圆孔用于吊水,山中的僧人利用滑轮和长绳,一端系吊桶吊水,另一端则下放桶。在吊水过程中,一个吊桶经过七次上行,另一个吊桶经过八次下行。歇后语形成:...
”到了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中,则有了更生动的描绘:“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七上八下这个成语在日常用语中非常常见,常常用来形容心情的紧张和焦虑。例如,碧野在《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中描述人们吃饭时的情景:“于是十几双筷子就七上八下地大嚼大吃起来了。...
成语七上八下的意思是形容心里慌乱不安。一、出处: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即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却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七上八下”。二、寓意:人生的旅途,所谓的一帆风顺注定只是无法...
七上八下 【注音】qī shàng bā xià 【典故】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 【释义】形容心里慌乱不安。【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相反词】心安理得、若无其事 【同韵词】拘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