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八下相关典故

“虎丘山的吊桶——七上八下”,用来形容某人心神不宁、焦虑不安的状态。文化内涵:这一歇后语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生活智慧和吊水方式,也成为了吴方言中极具特色和生动的表述,是文化传承中的一部分。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常用“七上八下”来形容面对挑战、压力或不确定因素时的紧张与焦虑情绪。
七上八下相关典故
“七上八下”的典故源于宋代虎丘山的吊桶吊水现象。
起源地点:该典故发生在宋代的虎丘山,具体是在“陈公桥”上。吊水方式:陈公桥上设有两个圆孔用于吊水,山中的僧人利用滑轮和长绳,一端系吊桶吊水,另一端则下放桶。在吊水过程中,一个吊桶经过七次上行,另一个吊桶经过八次下行。歇后语形成:这一独特的吊水现象在吴方言中被形象地转化为歇后语:“虎丘山的吊桶——七上八下”,用来形容某人心神不宁、焦虑不安的状态。文化内涵:这一歇后语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生活智慧和吊水方式,也成为了吴方言中极具特色和生动的表述,是文化传承中的一部分。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常用“七上八下”来形容面对挑战、压力或不确定因素时的紧张与焦虑情绪。2025-04-05
球球词典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7-26 20:08: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七上八下”的典故源于宋代虎丘山的吊桶吊水现象。起源地点:该典故发生在宋代的虎丘山,具体是在“陈公桥”上。吊水方式:陈公桥上设有两个圆孔用于吊水,山中的僧人利用滑轮和长绳,一端系吊桶吊水,另一端则下放桶。在吊水过程中,一个吊桶经过七次上行,另一个吊桶经过八次下行。歇后语形成:...

  •  谷艾文艺苑 七上八下的由来

    宋代典籍记载:宋代宗杲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中提到“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描述内心慌乱、向佛之心丧失的状态,这是较早见于书籍的相关记载。明代文学应用: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虽不算典故,但已是成熟...

  •  腾云新分享 七上八下相关典故

    和尚们在吊水的过程中,一个吊桶经过七次上行,另一个吊桶经过八次下行。这一现象在吴方言中形成了一条歇后语:“虎丘山的吊桶——七上八下。”这句歇后语用来形容某人心神不宁,如同坐在针毡上般不安。它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极度紧张或焦虑时的心理状态,成为了形容不安情绪的常用表达。“七上八下”这...

  •  誉祥祥知识 七上八下的由来?这个成语有什么典故吗?就是故事!

    ”到了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中,则有了更生动的描绘:“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七上八下这个成语在日常用语中非常常见,常常用来形容心情的紧张和焦虑。例如,碧野在《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中描述人们吃饭时的情景:“于是十几双筷子就七上八下地大嚼大吃起来了。...

  •  五吉侍修德 七上八下的典故

    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向官府告状,官府置之不理。武松决定请街坊邻居作证亲审潘金莲。吏员出身的胡正卿在应邀之列,武松不许他中途离开,胡正卿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页)的。武松审问完毕,亲手血刃了潘金莲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