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典故源自于唐代诗人贾岛。具体内容如下:典故背景: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作诗时非常注重字词的推敲和琢磨,不惜耗费心血。典故事件:有一次,贾岛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途中构思了一首名为《题李凝幽居》的诗。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反复吟诵,犹豫不决是用...
推敲的典故是什么 推敲的典故内容是什么
“推敲”的典故源自于唐代诗人贾岛。具体内容如下:
典故背景: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作诗时非常注重字词的推敲和琢磨,不惜耗费心血。典故事件:有一次,贾岛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途中构思了一首名为《题李凝幽居》的诗。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反复吟诵,犹豫不决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于是在驴背上做起推敲的姿势,引得路人侧目。偶遇韩愈:正当贾岛想得入神时,他的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韩愈的车骑。韩愈询问原因后,贾岛便把自己在诗句用字上的疑惑告诉了韩愈。韩愈建议:韩愈听了贾岛的疑惑后,也加入了思索。他认为用“敲”字更好,因为即使在夜深人静时拜访友人,敲门更能体现出礼貌,而且“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读起来也更响亮。结果:贾岛听了韩愈的建议后连连点头称赞,最终决定使用“敲”字。这次事件不仅让贾岛受益匪浅,他还因此与韩愈结为了朋友。现在,“推敲”一词常用来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或者在做文章、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的态度。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