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十二个历史典故!贯穿了春秋战国500年历史!

春秋战国的十二个历史典故如下:烽火戏诸侯: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东周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拉开序幕。箭射周天子:郑庄公飞扬跋扈,周桓王率大军讨伐,结果被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左肩,自此周王室在诸侯中丧失威严。楚武王僭号: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楚武王...
春秋战国的十二个历史典故!贯穿了春秋战国500年历史!
春秋战国的十二个历史典故如下:
烽火戏诸侯: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东周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拉开序幕。
箭射周天子:郑庄公飞扬跋扈,周桓王率大军讨伐,结果被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左肩,自此周王室在诸侯中丧失威严。
楚武王僭号: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楚武王自行僭号称王,开创了诸侯僭号的先河。
尊王攘夷: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问鼎中原: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曾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表明其夺权之心。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在流亡到楚国时,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将退避三舍,后来果然实现诺言,诱敌深入而大胜,成为一代霸主。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掉吴国。
三家分晋:晋国六卿相互倾轧,最终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胡服骑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推进了民族融合。
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齐国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在桂陵大败魏军,削弱了各自的力量,客观上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亲秦,合纵连横政策的出现证明秦国已经进入了统一六国的实质阶段。
图穷匕见:战国末年,荆轲图穷匕见行刺秦王失败,标志着战国已经走到了尽头,六国已处于垂死挣扎阶段。
2025-01-25
球球词典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5:32: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5、尊王攘夷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恒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6、问鼎中原...

  • 赵国最终接受了上党的投降,并由此引发了战国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39、兵不厌诈 出自《韩非子 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春秋时期,齐国自齐桓公称霸之后,因为后继不力,退出了霸主地位。在整个中华大地,一个新的霸主呼之欲出。而楚、秦、晋都是有力的争夺者。 这个...

  •  ToTlx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典故如下:1、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蠢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

  •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 后来用这个典故,常指败退或军事力量的空虚。 29、丁公凿井 出自《吕氏春秋察传》。春秋战国时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觉得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需要专用一个人了,说是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 有人听到这话后就把它传讹了,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后来就以此...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