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典故

1.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顾后果地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当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时,再次点燃烽火,诸侯却无人来援,导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不断。2.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的过程中,得益于管仲的辅佐。
春秋战国时期典故
1.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顾后果地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当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时,再次点燃烽火,诸侯却无人来援,导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不断。
2.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的过程中,得益于管仲的辅佐。管仲曾在齐桓公的政敌手下效力,甚至曾射中齐桓公的肩膀。然而,齐桓公即位后,并未计较这一箭之仇,而是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实施改革,使齐国富强。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衰落,诸侯王不再听从周王的命令。齐桓公借助“尊王攘夷”的旗号,管仲的辅佐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炫耀武力,并派人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象征王权,庄王询问鼎的重量,暗示他有夺取王权的心思。
4.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亡至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重耳承诺若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遵守诺言,诱敌深入并取得大胜。
5. 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沉迷于娱乐,不理朝政。一位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这是何故?”庄王回答:“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随后,他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齐军受困。管仲建议利用一匹老马带路,成功化险为夷。
7.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心生不满。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多次避让廉颇,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深感惭愧,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如初,结下生死之交。
8. 战国时期,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能言善辩,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实际运用。赵奢去世后,赵括接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在长平之战中,赵括缺乏实际经验,导致赵国损兵40万。2024-10-0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9:07: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有五个,具体如下: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2.尊...

  • 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曹刿告诉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20、邯郸学步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

  • 1. 烽火戏诸侯: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诸侯闻讯却无人救援,导致西周灭亡。2. 尊王攘夷:齐桓公借助“尊王攘夷”旗帜,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首个霸主。3. 问鼎中原:楚庄王欲夺王权,向周王询问九鼎的重量,昭示其夺权之心。4. 退避三舍:重耳逃难后回国,遵守诺言,诱敌深入,...

  •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有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退避三舍、一鸣惊人。1、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一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

  • 8.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国将军庞涓包围了赵国的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庞涓闻讯,被迫撤军回救。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设下埋伏,当庞涓率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