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持金过闹市典故

小儿持金过闹市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大意是一个年幼的小孩子身上揣着巨额钱财独自走夜路,很容易被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怀璧其罪。出自春秋 《左传·桓公十年》: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
小儿持金过闹市典故
小儿持金过闹市这个典故出自《左传》。
大意是一个年幼的小孩子身上揣着巨额钱财独自走夜路,很容易被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怀璧其罪。出自春秋 《左传·桓公十年》: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当初,虞叔有一块宝玉,虞公喜欢这块宝玉,向虞叔要,虞叔没有给他。可回头一想,虞叔又后悔了。毕竟虞公是国君啊!周朝谚语有说,一个人本来没有罪,因为拥有了宝物而获罪。弱小的人不配拥有这样的宝物啊!于是虞叔又主动把宝玉献给了虞公。
可是没多久,虞公又过来讨要虞叔的宝剑。虞叔说,虞公已经贪得无厌了。如此贪得无厌,将来我满足不了他的时候,就会遭到杀身之祸。于是虞叔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兵攻打虞公。虞公失败,逃亡到共池去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跟这个意思很像。

蕴含的小道理:
公喜欢上虞额宝玉,虞叔一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得已将宝玉献给虞公。
没办法,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一块宝玉罢了,不能因此得罪国君。忍让,有时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可是,忍让的结果是一让再让,那么有必要再让吗。虞叔说其贪得无厌,最终还是得自己受罪,于是乎造了个小反。
进退得当,进可攻,退可守,用在生活当中也有一番道理。

2021-11-15
“小儿持金过闹市”出自《左传》,故事的大意是:
有个名叫田园的人,是个小孩,他将要去市场,身边带着黄金。到了闹市,见到了一个铺子,他把金子给了一个姓白的商人。姓白的商人为了考验他,就把石头当作黄金收下了。田园以为自己真的成了富翁,喜滋滋地跑回家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贪心。2023-06-25
古代说小儿持金过闹市,容易引起他人的抢劫(贪欲)。现代版的是:我可以骚,你不可以扰。即便你有欲望想抢劫,你也得自制、忍着,不能指责持金过闹市的小儿有什么行为不妥之处。2023-01-09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5:16: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小儿持金过闹市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大意是一个年幼的小孩子身上揣着巨额钱财独自走夜路,很容易被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怀璧其罪。出自春秋 《左传·桓公十年》: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

  •  得书文化 陶朱公救子文言文

    他认为陶地道路通畅,做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与自己的儿子一齐做了商人,没过多久就积累了丰厚的家资。 在陶地,朱公生了小儿子。小儿子长大后,陶朱公的二儿子因为杀人被楚国拘捕了。自古以来,凡是家有千金的犯人不会在闹市中被处死,因此,朱公决定派小儿子去探望二儿子,并让他带一千镒黄金。就在小...

  •  湖北倍领科技 “破帽遮颜过闹市”的出处是哪里

    “破帽遮颜过闹市”出自近代鲁迅的《自嘲》。“破帽遮颜过闹市”全诗 《自嘲》近代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嘲翻译及注释 翻译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

  •  游客军团14kC 宝鼎现·春月的注释译文

    ⑽抱铜仙清泪如水:此句运用金铜仙人的典故。魏明帝时诏宫官牵牛西取汉武帝时所造的铜人,铜人竟潸然泪下,用这典故寄寓作者亡国之痛。⑾滉漾(huàngyàng):形容广阔无涯。邸第:达官贵族的府第。⑿绮(qǐ):有文彩的丝织品。⒀月浸葡萄十里:月光泻在十里西湖上,现出葡萄般的深绿色。⒁...

  •  校易搜全知道 “利市”一词是怎么来的?看看宋朝过年发利市都有哪些规矩

    它可能源自南宋皇室的一项惯例:隆兴年间,太上皇宋高宗居住的德寿宫,位于闹市中,正对着杭州城内的商业与娱乐中心——中瓦子。这里也是元宵花灯最繁盛的地方,放灯期间,宋孝宗通常都会来德寿宫陪伴父皇高宋宗,看灯买市。怎么个买市法?帘前堆垛现钱数万贯,宣唤市井商贩前来做生意,凡叫价一贯钱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