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

原文: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梁列传第三十七》:“不入虎穴,不得虎子。”2019-05-0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释义]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2019-05-02
原文: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译文: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官名,掌管皇帝所乘车马)窦固带兵出击匈奴,任命班超为代理司马,让他率领一支军队另外攻打伊吾(地名,在今新疆哈密市)。双方交战于蒲类海(西域国名),斩得很多首级回来。窦固认为他很有才干,派遣他与从事(官名,州刺史的佐吏)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广接待他们的礼节非常完备,而后忽然变得疏远懈怠。班超对他的随从人员说:“可觉察到广的礼节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有匈奴使者到来,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目光锐利的人能看到未曾萌生的苗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呢?”于是唤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用话套取(真情)他说:“我知道匈奴的使者来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这侍者一慌张害怕,全部承认班超所揭示的情况。班2019-05-02
不入虎口焉得虎子典故: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
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
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2019-05-03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一分钟了解不入虎穴7.1万 43"

一分钟了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7万 2'2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1]

中文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外文名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

汉语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近义词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

寓意

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

今义

不经历艰苦实践,就难以取得真知

成语造句

造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敢于靠近火山的摄影家才能拍摄到火山喷发的那一刹那的壮观景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基本信息

【成语名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释义】不进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只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三国志·吕蒙传》:蒙曰:“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2]

【汉语拼音】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英文翻译】No pain, no gain.

【字词解释】焉:怎么。

【成语性质】中性词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分句。

【近义词】亲临其境、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安知非福)

【反义词】胆小如鼠、胆小怕事

【使 用】现已编入2011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中,为必考俗语之一

成语出处”

【典故1】



后汉书

原文: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2019-05-02
东汉名将班超,早年曾率兵出击北匈奴贵族,战功显赫,随即与从事郭恂(xun)一起被派遣出使西域.刚到鄯善国(本为楼兰国,汉昭帝时改为鄯善)时,鄯善国王还款待得十分周到,后来却忽然改变了态度.班超感到奇怪,猜想这一定是北匈奴派来了使臣从中作梗,鄯善王不知所从的缘故.于是班超唤来对方侍臣,诈他道:“我听说北匈奴使臣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侍臣一听,十分惶恐,交待了一切.班超一听,果然不出他所料,便私自把随从来的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劲正浓,激发道:“现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异国,本是想立大功,以求发达.可匈奴使臣来到这里没有几天,鄯善王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里,说不定哪天他会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的身体骨肉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说该怎么办?”部下们都说:“在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司马您调遣!”于是,班超提议道:“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老虎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营,使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马,然后趁乱消灭了他们.这下鄯善王就会吓破了胆,我们的事才能成功.”大家提出:这事要不要跟从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怕郭恂胆小坏事,一口否定.就这样,班超独自率领三十六人,一举拿下匈奴军营,鄯善国举国震惊.于是班超和他的部下们一起胜利完成了这次出使任务,与鄯善王和盟而还.2019-05-0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原文: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2019-05-02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07: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是什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来源于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具体内容如下:1. 背景: 公元73年,东汉明帝的侍从窦固奉命去讨伐匈奴,班超随之出征并立下战功,后受窦固派遣与郭恂一同出使西域。2. 事件起因: 班超一行到达鄯善国后,起初受到国王的热情接待,但随后国王态度冷淡,班超判断是匈奴使者...

  •  谷艾文艺苑 关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经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它来自于以下历史典故:- 背景:汉明帝时期,东汉名将班超奉命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 事件起因:班超刚到鄯善国时,受到鄯善国王的盛情款...

  •  谷艾文艺苑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是: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背后的典故如下:背景:公元73年,东汉明帝时期,窦固奉命征伐匈奴,班超作为假司马随行。在这次征伐中立下战功后,窦固派他和郭询出使西域。起因:班超一行来到鄯善国,起初受到国王的尊敬,但不久国王...

  •  C0211【福建】素玲(米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典故和出处是怎样的?

    【解释】: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成语故事】:公元73年,东汉明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岁的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在这次征伐中,班超立了战功,深受窦固赏识。不久,窦固派他和军中的高级参谋郭询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来...

  •  深空见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是什么?

    班超继续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唯一的办法是在今夜袭击匈奴使者,迅速将其杀掉。这将促使郑善国王真心归顺汉朝。”当天夜里,班超带领三十六名同伴突袭匈奴使者住所,展开激烈战斗,凭借少数人之力击败了众多匈奴人,最终达成目标。人们后来根据这一事件,引申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用...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