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此句中的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而子云亭是指西汉著名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诸葛亮与杨雄当时所住的也是和作者刘禹锡差不多的陋室,不过后来此二人因其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 作者刘禹锡借用此类比来说明自己拥有远大的志向,也要...
在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常常居住在简陋的住所中,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自由。其中,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便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南阳诸葛庐,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未出山辅佐刘备之前居住的地方。这里曾是诸葛亮静心思考、潜心读书的地方,也是他谋划天下大计的起点。诸葛庐虽然简陋,却充...
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庐和子云亭的典故分别与中国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紧密相关。诸葛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隐居之所。诸葛亮早年随叔父到荆州,叔父死后,他就在隆中隐居,这个简陋的居所被称为“诸葛庐”。这里不仅是诸葛亮修身养性、运筹帷幄之地,更是他后来出山助刘备建立蜀汉的起点。在《陋室铭》中,刘禹锡...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主张以静心修养个人品德,以简朴的生活方式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没有淡泊名利的心态,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宁静致远的心态,就无法达到长远的目标。他的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