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此成语出自明代冯惟敏的《朝天子·自遣》曲,原文为“海翁,命穷,百不会,千无用。知书识字总成空。”虽然原文中带有一定的自嘲意味,但“知书识字”这一表述被后世沿用,成为形容人有文化修养的常用语。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宾语,适用于书面语表达。例如,可以说“他是一...
成语例句:清·李渔《奈何天·计左》:“你是个知书识字的人,难道‘覆水难收’四个字也不知道吗?”
出处:出自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用法:通常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在书面语中较为常见。例如,“一百多代表中,识字知书的很少,可是穿着倒还不错。”近义词:识文谈字,同样用于形容具备文化知识的人。反义词:...
1、匡衡——凿壁偷光 汉时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他是一个穷蛋,白天干活卖力气,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炭火更置不起蜡烛,一到鸡归窝,天渐黑时,就无法看书了。但他又睡不着。邻居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2. 古今中外刻苦读书的名人典故 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想读遍主人家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