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的典故

刚愎自用的典故: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
刚愎自用的典故
刚愎自用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

扩展资料:刚愎自用的近义词:
1,我行我素[ wǒ xíng wǒ sù ]
【译义】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例 句】 对于上级指示,~,甚至阳奉阴违,必然会犯错误。
2,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
【译义】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出 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3,一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
【译义】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出 处】《史记·酷吏列传》:“(赵)禹为人谦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4,固执己见[ gù zhí jǐ jiàn ]
【译义】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 处】《宋史·陈忠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例 句】患难打不倒他的乐观,死亡可使他不能再固执己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刚愎自用2022-12-19
球球词典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7-25 21:26: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刚愎自用的典故

    刚愎自用的典故来源于古代中国春秋时期。典故背景:刚愎自用这一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吴国意图进攻楚国,楚国将领子重和子反分别担任统帅和副统帅负责抵御。典故内容:子重作为楚国的将领,性格刚烈且固执己见。在备战过程中,他拒绝采纳他人的合理建议,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刚愎自用的典故: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

  •  翡希信息咨询 刚愎自用的典故

    刚愎自用的典故源自春秋时期晋楚争夺郑国的一场战争。具体内容和含义如下:典故内容:在晋楚争夺郑国的战争中,晋军将领先縠违背了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对楚军发起进攻。这种行为体现了先縠的刚愎自用,他过于自信,不听从他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决策。这种独断专行导致了晋军内部的不团结,成为了楚军的...

  •  海豹搬家 刚愎自用的典故

    刚愎自用的典故来源于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故事。典故背景:刚愎自用这一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记述。故事背景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的吴国强大起来,意图进攻临近的楚国。吴国军队气势汹汹,楚国则面临强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楚国的将领子重和子反分别担任统帅和副统帅,负责抵御吴国的进攻。

  • 楚王的宠臣伍参想战,而令尹孙叔敖不想战。伍参分析:伍参分析晋军内部不和,特别是指出副手先縀“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认为晋军必败。最终,楚庄王决定迎战。这个典故展示了“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即在面对重大决策时,不听从他人意见,可能会导致失败或不良结果。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