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不容发成语典故

西汉时期,辞赋家枚乘作为吴王刘濞的谋士,察觉刘濞正蓄谋反叛,遂上书劝谏。刘濞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侄子,刘邦在位时,将亲属分封为诸侯王,赋予他们极大权力,但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与朝廷矛盾日益尖锐,成为朝廷的重大威胁。文帝和景帝相继削减王国领地,刘濞对此不满,暗中图谋反叛,枚乘对此深感忧虑。枚...
间不容发成语典故
西汉时期,辞赋家枚乘作为吴王刘濞的谋士,察觉刘濞正蓄谋反叛,遂上书劝谏。刘濞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侄子,刘邦在位时,将亲属分封为诸侯王,赋予他们极大权力,但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与朝廷矛盾日益尖锐,成为朝廷的重大威胁。文帝和景帝相继削减王国领地,刘濞对此不满,暗中图谋反叛,枚乘对此深感忧虑。

枚乘在上书中分析了反叛的严重后果,以一根线上吊重物为例,比喻反叛如同在线上悬挂千钧重物,下方是无底深渊,即便是最笨拙的人也知道其危险性。他进一步指出,若以鼓声吓马使之受惊,或在即将断裂的线上增加更重的负担,结果只会导致线在半空中断开,无法挽救坠入深渊的马匹。枚乘以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反叛的危急程度,如同两方距离极近,中间仅容下一根头发。

尽管枚乘及多位谋士反复劝谏,刘濞仍决意谋反。最终,枚乘等人离开刘濞,投奔梁孝王刘武。这一幕,记载于汉·枚乘的《上书谏吴王》。2024-09-0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6:47: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西汉时期,辞赋家枚乘作为吴王刘濞的谋士,察觉刘濞正蓄谋反叛,遂上书劝谏。刘濞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侄子,刘邦在位时,将亲属分封为诸侯王,赋予他们极大权力,但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与朝廷矛盾日益尖锐,成为朝廷的重大威胁。文帝和景帝相继削减王国领地,刘濞对此不满,暗中图谋反叛,枚乘对此深感忧虑。枚...

  •  小飞um7 间不容发的成语典故

    1、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2、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一回:这事间不容发,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3、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他躲闪了一下,总算幸免。这种间不容发的生死之际也够人深长思了。

  •  倍领趣闻 间不容发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间不容发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准备谋反,他的谋士枚乘认为不可为,就写《上书谏吴王》说:马刚受惊吓就打鼓吓它,线将断又吊重物,这两者危险程度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请大王深思。...

  •  濒危物种1718 间不容发成语故事

    间:中间。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举例造句】:他躲闪了一下,总算幸免。这种间不容发的生死之际也够人深长思了。【成语故事】:西汉的辞赋家枚乘,是吴王刘濞的谋士,他见刘濞积蓄力...

  •  谷艾文艺苑 成语“间不容发”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成语“间不容发”的历史出处是西汉时期,枚乘劝谏吴王刘濞不要反叛的故事。解释如下:- 字面意思: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空间或距离极其狭小。- 比喻意义: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在这个故事中,枚乘用“间不容发”来形容吴王刘濞反叛的严重后果,即形势危急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此外,枚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