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典故一“季鹰归未”:这里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并不是为了思乡。典故二“求田问舍”:表示自己在国难当头之际,决不效法张翰和许汜,而以北伐的桓温自况,既感叹蹉跎岁月,又寄寓英雄收复河山的怀抱。2、“落日”暗喻国运将尽,“断鸿”象征北国遗民,“风雨”暗示国势飘摇,“...
《水龙吟 》运用了三个典故,具体如下:1、张翰弃官归乡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
《水龙吟》这一词牌名下的作品多寓意深远,象征丰富,不同的词人通过这一词牌表达出各自的情感与志向。在辛弃疾的《水龙吟》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通过“西北浮云”象征沦陷的国土,而“长剑”则代表收复失地的壮志。整首词中借用了多个典故,如“斗牛光焰”寓意报国豪情...
《水龙吟》是辛弃疾的一首经典词作,通过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深刻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一、写景层次清晰,情感逐渐递进 上片开头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绘出辽阔无边的秋色,奠定了词作的壮阔基调。 随后通过“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等句,将远山比作...
《水龙吟》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词,全名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分析:创作背景:该词是辛弃疾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自身孤独的境遇,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内容解读:上阕: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为背景,开篇即展现出一种壮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