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用了哪些典故

好用典故是辛词的显性风格.在其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他在词作的下片一连用了三个典故:张翰闻西风而起莼鲈之思、许汜求田问舍为刘备不齿、桓温流年易逝之叹.对这三个典故,论者多孤立论之或干脆揉作一团取其大意.我则以为,其内在的“情感流”值得细细琢磨.第一个典故——“休说...
水龙吟用了哪些典故
  好用典故是辛词的显性风格.在其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他在词作的下片一连用了三个典故:张翰闻西风而起莼鲈之思、许汜求田问舍为刘备不齿、桓温流年易逝之叹.对这三个典故,论者多孤立论之或干脆揉作一团取其大意.我则以为,其内在的“情感流”值得细细琢磨.
第一个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作者对闻西风而起莼鲈之思的季鹰是怎样的态度呢?论者一般抓住“休说”二字阐发,以为表达了对这种为鲈鱼之美而还乡的行为的否定.辛弃疾固然是一个胸怀利器,积极出世,希望建功立业的人,但是,我觉得他用这个典故的最主要目的恐怕不在此, “伤心人”当“别有怀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如果读一读辛词中的那些写于赋闲时期的清新小令,就可以看出,虽然在很多作品之中笼罩着挥之难去的忧愤,但是不乏抒写乡思,赞颂平淡生活之作.联系全词,作者恐怕是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对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这个典故所抒发的主要就是这种有乡难归的苦痛.
第二个典故——“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先说“怕应”二字.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是“恐怕应该”的意思,是一种较为婉转的价值判断.那么到底是谁“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呢?是许汜还是“我”?很多文章对此争论不休,其实二者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因为说到底,表达的是“我”的一种人生态度.因此,绝大多数文章都认为作者用这个典故是批评不肯背负匹夫之责只求个人安逸享乐的人,表达了作者欲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北伐抗金为第一要务的高尚品质.我认为鉴赏到这里,应该是有足够的深度了,不过,如果联系上面的那个典故,我觉得此处同时表达了这样一种苦痛:不仅有乡难归,而且难以做到随遇而安,就此终老.苏轼被贬却能“此心安处是吾乡”,所以他在黄州时还想过在沙湖买田终老.相比之下,辛弃疾就没法子这样“洒脱”——如何能放弃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匹夫之责,也来个“求田问舍”呢?如果这样做,岂不是将令雄才大略的刘备们所不齿?有乡归不得,就此终老又难以“心安”,这种矛盾怎不愁煞人呢?
愁情集聚至此,作者仍未煞住,又推向了另外一层,这就是第三个典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尤如此”.当迷局难以破解的时候,当苦痛难以申抒的时候,时间或许是唯一的良方.可是,岁月不居,流年易逝,“人生几何”呢?写作这首词时,辛弃疾当是三十五岁,按理当是壮年,不致有“逝者如斯”之叹,但是因为此时他已南渡十二载,一直未得到北伐抗金的机会,所以,逝去的十余年对于一个文武双全抱负远大的英雄来说,怎么不让人伤感呢?
大好时光白白虚度,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来日依旧模糊不可期,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今天,有乡不能回,有土不能居;在如流水般滑过的青春岁月里,自己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此去经年,是否仍只能“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找不到答案,心中只有难以止息的矛盾如水般汹涌奔袭、无法排遣,所以,在末尾,他只能一声长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与岳飞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何其相似!壮年英雄的末路之叹,难道不也催臓人心么?
三个典故,将作者的愁情逐层剥开,递相展示出来,极尽沉郁雄浑之美,堪称辛词中的精品.2015-10-23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9:21: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水龙吟 》运用了三个典故,具体如下:1、张翰弃官归乡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

  • 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巧妙运用了三个典故,分别对应着张翰、许汜和桓温。这三个典故不仅增添了词作的丰富性和深意,也映射出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一句,辛弃疾借张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但与张翰不同的是,他所思之“乡”早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 《水龙吟》中的三个典故分别是“张翰莼鲈之思”、“许汜求田问舍”和“桓温流年易逝之叹”。“张翰莼鲈之思”出自《晋书·张翰传》,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归乡。辛弃疾在《水龙吟》中引用此典,表达了自己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和南宋朝廷的激愤之情。同时,辛弃疾也借此表...

  •  唔哩生活 辛弃疾 水龙吟 (楚天千里秋)的下篇用了那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含义...

    1. 辛弃疾在《水龙吟·楚天千里秋》的下篇中使用了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深远的含义。2.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晋朝人张翰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怒。3.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运用了三国时刘备的典故,作者通过这一典故批判了...

  • 用了晋朝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求田问舍的典故,树犹如此的典故。1、莼鲈之思典故 张季鹰(张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掾一职。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于是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为了求得名声和爵位而羁留在离家乡数千里之外当官!”于是驾起车子便回去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