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登楼:王粲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曾作《登楼赋》抒发思乡之情和乱世之悲。周密在此借用王粲登楼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词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后人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宋·高似孙《木兰花慢》:“只问寒沙过雁,几番王粲登楼。”宋·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明·许三阶《节侠记·遁荒》:“休休,绝塞羁留,怎如王粲登楼?”
诗句全文:《木兰花慢》是词牌名,元好问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时光流逝、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其中,“几番王粲登楼”一句,借用了王粲登楼的典故,抒发了作者的愁绪。王粲登楼典故:王粲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因避乱来到荆州,依附刘表,但未受重用,常登楼远眺,思乡怀友,写下《登楼...
作品出处:《登楼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的作品,创作于王粲南下投靠刘表时,即建安九年。典故及出处: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典故: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途径陈国,因陈国断粮而有归欤归欤的感叹。出处:《论语·公冶长》。钟仪幽而楚奏兮:典故:春秋时期楚国的乐官钟仪被晋军俘虏,晋侯...
这篇文章是王粲南下投靠刘表时所作,当时是建安九年,作者即将迎来荆州的秋天。此时秋高气爽,王粲久在他乡,而开始思念家乡,就登上了麦城城楼。他向远处眺望,百感交集,遂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年的名作《登楼赋》。三、引用的典故及其出处 1.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这个典故出自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