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画饼充饥”出自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画饼充饥”出自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原文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意思是选拔人才时不要只看重名声,因为名声就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比喻空有虚名,不实用,也比喻以空想来自慰。历史典故如下:卢毓的仕途: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
成语“画饼充饥”出自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画饼充饥”出自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原文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意思是选拔人才时不要只看重名声,因为名声就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比喻空有虚名,不实用,也比喻以空想来自慰。
历史典故如下:
卢毓的仕途: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卢毓在职期间对魏明帝曹睿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后来因其忠心耿耿、踏踏实实,被提拔为吏部尚书。推荐人才:魏明帝要求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但魏明帝希望卢毓推荐一个他不知道的人,于是卢毓又推荐了阮武和孙邕二人。后来,孙邕被选为侍中。画饼充饥的由来:有一次,魏明帝对卢毓说,国家能否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卢毓身上。选拔人才时,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因为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也提出,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应对候选人进行考核。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
2025-01-2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3:29: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画饼充饥”出自三国时期的卢毓,具体解释如下:出处:该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中,原文是“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典故:三国时期,魏国名臣卢毓在担任吏部尚书时,魏明帝要求他推荐人才。卢毓提出了考核人才的建议,并指出仅靠名声选拔人才是不可...

  • 成语“画饼充饥”出自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原文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意思是选拔人才时不要只看重名声,因为名声就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比喻空有虚名,不实用,也比喻以空想来自慰。历史典故如下:卢毓的仕途: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

  •  文暄生活科普 画饼来充饥打一0至9数字

    成语“画饼充饥”出自《三国志·魏志·卢毓传》。故事中,曹睿登基后急于寻找一位有真才实学的“中书郎”,便让大臣卢毓推荐合适人选。曹睿告诫卢毓,推荐人才不可只看名声,因为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饼,饥饿时却不能充饥。卢毓经过仔细挑选,最终为曹睿选中了一位中书郎。“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具...

  •  翡希信息咨询 画饼充饥出自哪里 画饼充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出自晋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并非某个朝代的诗人所创作。以下是关于画饼充饥的详细解释:出处:该成语直接来源于《三国志·魏书·卢毓传》,是晋代史学家陈寿对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记载。背景故事:在三国时期,魏国侍中卢毓被魏明帝提升为吏部尚书,并被要求推荐接替侍中...

  •  快乐生活 画饼充饥的成语故事及寓意

    1. 成语“画饼充饥”出自晋代陈寿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用以形容空有虚名而缺乏实际效用的事物。2. 故事讲述了卢毓因廉洁而受到魏明帝的赏识。当时的社会选拔官员多依赖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是知名人士,这些人常常只重视清谈,忽视实际才能,相互之间只是空谈而不切实际。3. 魏明帝对这种现象不满...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