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画饼充饥”出自三国时期的卢毓,具体解释如下:出处:该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中,原文是“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典故:三国时期,魏国名臣卢毓在担任吏部尚书时,魏明帝要求他推荐人才。卢毓提出了考核人才的建议,并指出仅靠名声选拔人才是不可...
成语“画饼充饥”出自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原文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意思是选拔人才时不要只看重名声,因为名声就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比喻空有虚名,不实用,也比喻以空想来自慰。历史典故如下:卢毓的仕途: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
成语“画饼充饥”出自《三国志·魏志·卢毓传》。故事中,曹睿登基后急于寻找一位有真才实学的“中书郎”,便让大臣卢毓推荐合适人选。曹睿告诫卢毓,推荐人才不可只看名声,因为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饼,饥饿时却不能充饥。卢毓经过仔细挑选,最终为曹睿选中了一位中书郎。“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具...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出自晋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并非某个朝代的诗人所创作。以下是关于画饼充饥的详细解释:出处:该成语直接来源于《三国志·魏书·卢毓传》,是晋代史学家陈寿对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记载。背景故事:在三国时期,魏国侍中卢毓被魏明帝提升为吏部尚书,并被要求推荐接替侍中...
1. 成语“画饼充饥”出自晋代陈寿的《三国志·魏书·卢毓传》,用以形容空有虚名而缺乏实际效用的事物。2. 故事讲述了卢毓因廉洁而受到魏明帝的赏识。当时的社会选拔官员多依赖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是知名人士,这些人常常只重视清谈,忽视实际才能,相互之间只是空谈而不切实际。3. 魏明帝对这种现象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