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这一历史典故,其出处就是《诗经》。具体解释如下:历史典故: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周幽王,之后卫武公带兵勤王,并在周平王东迁后被任命为周王朝的卿士。为了劝告周王朝的贵族们修德、守礼,卫武公写了一首诗,其中第八章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句子。这句话...
“投桃报李”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表示友好往来,通过赠送物品表达对对方的感激或回报。这个成语源自《诗经·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形象地描述了互相赠送礼物的行为,强调了礼物的价值和情感的深度。在礼尚往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好意和尊重。例如,...
《诗经·大雅·抑》这首诗中写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思是有人把桃子送给了我,我就用李子来回报他。主要说明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礼尚往来,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赠予或付出,是不合礼仪的。根据这首诗,后人便以“投桃报李”比喻朋友之间互相赠送东西或友好往来。
1.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如果别人给了我桃子,我会以李子作为回报,形容人们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互相赠送。2. 虽然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确实源自《诗经》中的一句诗。《诗经·大雅·抑》中写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句话表达了用礼物来回报别人的好意,后来演变成了“投桃...
“投桃报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对方给予好意的回报或报答。它的典故源于古代文化中对礼尚往来的强调。以下是关于“投桃报李”典故的 典故由来 投桃报李源于古代中国《诗经》中的诗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便成为表达友好交流、彼此间深厚情谊与相互回报的象征。在古代社会,人们注重礼尚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