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先时,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想当然’是贬义词。‘想’: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功能,凭唯心...
想当然的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熙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编造出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成语的本来含义:“想当然”一词按照《辞源》的解释:“凭主观以为如此”,显然带有明显的贬义。今天我们常讲:“办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可以想当然。”“想当然”几乎等同于不切实际甚至是妄想了。
扩展资料:
凭‘想当然’, 得到的结论(判断)错误会滚滚来。对于科学研究危害极大。与‘拍脑袋下结论’的错误性质差不多。都是唯心主义的思维。我们必须消灭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
用逻辑学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真理进行科学思维, 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千万不能够用感性认识代替理性认识。不能够搞让实干(实践)感性认识包打天下。否则真理近在眼前也会发现不了。
凭‘想当然’对于科学研究危害极大。与‘拍脑袋下结论’的内涵差不多。都是唯心主义的思维。人类必须消灭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用逻辑学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真理进行科学思维, 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千万不能够用感性认识代替理性认识。不能够搞让实干(实践)包打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想当然
2019-07-02
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熙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编造出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成语解释:凭主观推测,认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应该是这样。
读音:xiǎng dāng rán
出处:南宋《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白话释义:以现在标准的,想当然罢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1、自以为是
读音:zì yǐ wéi shì
解释: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
白话释义:人们常常自以为是,夸大自己的才能。
2、自作聪明
读音:zì zuò cōng míng
解释: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苟且作聪明;而不取众长。”
白话释义:你们自作聪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2019-07-04
想当然’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初, 曹操攻屠邺城 , 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翻译:先时,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想当然’是贬义词。‘想’: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功能,凭唯心主义的没有根据的推测来断定,指‘胡思乱想’下结论,以为事情和结论一定是如此。其实不是。
扩展资料:
‘想当然’得出的错误结论的例子:
一、通过‘观天听鸡’的实干检验得到‘没有鸡叫天不会亮’;
二、(有循环论证逻辑学错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证明真理不是标准,是理论的巅峰而已,理论的源头是实干,所以实践是第二个理论巅峰,实干 是‘超级真理’,可以包打天下;
三、数不清的人类天天检验天空看见星星月亮太阳围绕我们转动,所以得到‘地心说’的‘真理’,霸占人类大脑长达1300多年;
四、‘计划’就是‘计划经济’(产生了概念游移!)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计划,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有计划,所以“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其实违背了马列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不兼容”真理);
五、邪恶敌人杀好人血淋淋不文明,我们杀邪恶 敌人也是血淋淋, 两个‘血淋淋’表明我们杀敌人也是不文明的,为了文明目标,我们必须废除死刑,让敌人开开心心,全世界就文明了可以和敌人拥抱了(全世界大约2/3的国家废除死刑仅仅是是因为《逻辑学》没有学习好?没有阶级斗争因素干扰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想当然
2019-07-11
成语典故:
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熙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编造出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成语的本来含义:“想当然”一词按照《辞源》的解释:“凭主观以为如此”,显然带有明显的贬义。今天我们常讲:“办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可以想当然。”“想当然”几乎等同于不切实际甚至是妄想了。
扩展资料:
想当然,意思是凭唯心主义的没有根据的推测来断定,指‘胡思乱想’下结论,以为事情和结论一定是如此。
用法:有些事情很多人所以不愿意去做,只是因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很困难。其实,更多的困难只是盘踞在人们的想象之中,只要你能拿出勇气主动去试一试,也许你很快就能排除想象中的障碍,铺平走向成功的道路。
凭‘想当然’, 得到的结论(判断)错误会滚滚来。对于科学研究危害极大。与‘拍脑袋下结论’的错误性质差不多。都是唯心主义的思维。我们必须消灭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
用逻辑学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真理进行科学思维, 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千万不能够用感性认识代替理性认识。不能够搞让实干(实践)感性认识包打天下。否则真理近在眼前也会发现不了。
指导思维的观念不同,思维的方式也就不同,这突出体现在两点上:第一,体现在思维流程的起点上,思维进程从哪里开始,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的想当然出发、从书本和原则出发、乃至于从神出发,这是唯心主义思维方式中的根本问题。
若是违背心理活动规律,凭想当然办事,采取主观武断、简单粗暴的方法是压抑人的情绪,抹杀人的个性,其结果,就会挫伤感情,甚至激起不满情绪,工作得到负效应。如果不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靠想当然闭门造车,决不可能达到用艺术形象来高度概括水的各种动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想当然
2019-05-07
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熙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编造出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成语的本来含义:“想当然”一词按照《辞源》的解释:“凭主观以为如此”,显然带有明显的贬义。今天我们常讲:“办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可以想当然。”“想当然”几乎等同于不切实际甚至是妄想了。但“想当然”的本意其实并非如此。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结果俘获了袁熙的妻子甄氏,甄氏貌美,曹丕就强占甄氏。事情闹得舆情哗然,孔融得知此事后写信给曹操:“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以示讽喻。曹操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却不知道这个典故的由来,于是特意问孔融,孔融则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便是“想当然”的由来。曹操明白了孔融的真实用意,心里自然不快,以后借口杀孔融,或多或少与这想当然有些干系。孔融想当然惹下了麻烦,后世则又有一位大学问家照葫芦画瓢来了个山寨版的想当然。据《石林燕语》卷八:“苏子瞻自在场屋,笔力豪骋,不能屈折于作赋。省试时,欧阳文忠公锐意欲革文弊,初未之识。梅圣俞作考官,得其《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似孟子。然中引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事不见所据,亟以示文忠,大喜。往取其赋,则已为他考官所落矣,即擢第二。及放榜,圣俞终以前所引为疑,遂以问之。子瞻徐曰:想当然耳,何必须要有出处?圣俞大骇,然人已无不服其雄俊。”这则故事在宋代有多部笔记记载,可见当时传为美谈。苏东坡想当然的做法不但没有惹祸,反而高中了科举,运气比孔融好得太多了。看了上面两个最著名的关于“想当然”的来历,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想当然”其实是一种假借古人编造故事用来为己所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有两个要点:“想”即是假想、设想;“当然”也就是按照情理推测存在某种必然。也就是说,故事虽然是编造的,但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历史背景,是很有讲究的,与一般的胡编乱造大有区别,想编出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此看来,“想当然”其实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恰恰是很有依据。与今天我们所批评的“想当然”其实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这种“想当然”的叙述手法严格地说类似于寓言,假借古人尤其是名人编一个故事用来说明一定的道理是典型的寓言手法,按照这样的标准,其实很多寓言都是“想当然”的,比如《列子》中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显然也是典型的“想当然”了。
201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