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救国是一个典故,来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晋国遇到强大的敌人,军队实力不如对手。于是,晋国执政者走了一条绕路,误导敌人的策略,最终取得了胜利。因此,曲线救国成为了一个解决难题、避免直接冲突的方式。现代社会,曲线救国也被广泛使用。如果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可能会引起冲突,让局势...
曲线救国[qūxiànjiùguó]汉语释义:采形容取直接的手段不能够解决,就只好采取间接的,效果可能慢一些的策略一点一点地争取和保卫胜利果实。近义词:迂回救国、间接救国、曲折救国。
曲线救国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即通过迂回、间接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鼓励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战争环境中,保持信心,坚持抗战,最终实现国家的胜利和复兴。曲线救国的理念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中国面临着...
其提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汪精卫,这也是为他自己投降日本人的辩解。 所以他大力组织伪军,借口就是曲线救国,实质上配合了日本的以华制华。蒋介石也曾提出了类似概念,为其围攻抗日根据地辩护。
曲线救国 著名的投降理论 出自汪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