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的典故

“班门弄斧”最早源自柳宗元的记载,讽刺那些不自量力,在高手面前卖弄的人。梅之焕讥讽的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正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后来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流传至今。鲁班以其高超技艺著称,后人将其视为匠人的典范。而“班门弄斧”则提醒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不足,...
文明礼仪的典故
鲁班,古时的巧匠,被尊为木匠祖师。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游历采石矶,发现墓前的诗文大多是胡乱涂鸦,不禁怒从中来。在李白墓旁题诗一首,讽刺那些自不量力,在高手面前卖弄的人。

“班门弄斧”这则成语,源于柳宗元的《河东先生集·王氏伯仲唱和诗》。文中提到“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即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是厚着脸皮。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人,以精湛的雕刻与建筑技艺闻名于世。

采石矶是李白晚年游览之地,因传说中李白在此捉月而亡,成为旅游胜地。梅之焕游历至此,见墓前诗文拙劣,心中不悦,挥笔题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源自柳宗元的记载,讽刺那些不自量力,在高手面前卖弄的人。梅之焕讥讽的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正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后来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流传至今。

鲁班以其高超技艺著称,后人将其视为匠人的典范。而“班门弄斧”则提醒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不足,以免贻笑大方。

“班门弄斧”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技艺高超者的敬仰,也警示后人要谦虚谨慎,避免在行家面前炫耀自己的不足。

在梅之焕题诗之后,“班门弄斧”这一成语更加深入人心。它不仅成为了对那些自不量力者的一种讽刺,也成为了对谦逊态度的一种倡导。

通过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技艺高超者的敬仰之情,还能从中领悟到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2024-12-11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6:47: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传统源远流长,你知道哪些中华文明礼仪的典故如下:1、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

  • (1)孔融让梨 :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

  • “班门弄斧”最早源自柳宗元的记载,讽刺那些不自量力,在高手面前卖弄的人。梅之焕讥讽的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正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后来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流传至今。鲁班以其高超技艺著称,后人将其视为匠人的典范。而“班门弄斧”则提醒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不足,...

  •  黑色记忆啊9757 生活中有关礼仪的故事有哪些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伟人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

  •  文暄生活科普 文明礼仪历史故事

    听取郭隗讲述了一个关于国君追求千里马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郭隗鼓励燕昭王以自己为引子,吸引贤才到来。最终,燕昭王采纳郭隗的建议,招纳了有才干的乐毅等人为助手,使燕国得以壮大。其他文明礼仪故事包括孔融让梨、柳公权拜师和负荆请罪等,都蕴含了中华民族对礼仪、诚信和谦逊的重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