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案齐眉有哪些典故

6.每天梁鸿回到家,孟光总是将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至眉毛高度,恭敬地侍奉梁鸿。这就是举案齐眉的典故。7.成语“举案齐眉”指的是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用以形容夫妻间的互相尊敬。8.该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鸿传》,用来描述夫妻间的相互尊敬。9.故事中的梁鸿选择朴素的...
举案齐眉有哪些典故
1.东汉时期,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学者梁鸿,众多人想要把女儿嫁给他,但他都拒绝了。
2.同县姓孟的人有个女儿,长得又黑又胖又丑,却力气巨大,能够举起石臼,她决心要嫁给梁鸿,直到三十岁都未出嫁。
3.梁鸿听闻此事后,便下娉礼,迎娶了孟家女。然而成亲后,梁鸿发现她每天穿着华丽,连续七天他都未与她说话。
4.孟家女得知后,将头发盘起,穿上粗布衣,开始织布。梁鸿见状,非常高兴,并为她取名孟光。
5.不久后,夫妻二人移居至吴地,居住在大族皋伯通家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为生。
6.每天梁鸿回到家,孟光总是将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至眉毛高度,恭敬地侍奉梁鸿。这就是举案齐眉的典故。
7.成语“举案齐眉”指的是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用以形容夫妻间的互相尊敬。
8.该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鸿传》,用来描述夫妻间的相互尊敬。
9.故事中的梁鸿选择朴素的孟光为妻,两人共同劳动,相互尊重,婚姻美满,成为典范。
10.中国古代先贤在弘扬礼德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敬让是知礼守礼的表现。正如《礼记》中所说,心胸广阔而不过分的是真正学好《乐》的人;端庄恭敬而不烦琐的是真正学好《礼》的人。
11.梁鸿夫妻二人修养有德,学识渊博,生活中相敬如宾,正如陆游《读後汉书》所叹:“物侍枝赁春老子吾所慕,垂世文章宁在多?诗不删来二千载,世间惟有五噫歌。”2024-09-16
球球词典 阅读 31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3:13: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6.每天梁鸿回到家,孟光总是将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至眉毛高度,恭敬地侍奉梁鸿。这就是举案齐眉的典故。7.成语“举案齐眉”指的是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用以形容夫妻间的互相尊敬。8.该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鸿传》,用来描述夫妻间的相互尊敬。9.故事中的梁鸿选择朴素的...

  • “梁鸿孟光”是“举案齐眉”的典故,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东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眉来眼去,夫妻十分恩爱的故事。举案齐眉...

  • 举案齐眉的典故如下:东汉时期的梁鸿和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据传,每次吃饭时,孟光总是把准备好的饭菜放到梁鸿面前的案桌上,每次举动都会尽量让自己的举手高度与案台保持齐平。后来人们把这个行为称作举案齐眉,以此来赞美夫妻和睦相处,妻子尊重丈夫的美德。尽管夫妻两人境遇如何变化,两人始终相敬如宾,...

  • 背后的典故如下:人物背景:东汉学者梁鸿在回老家时,拒绝了许多女子的求婚,最终选择了一个叫孟光的女子。孟光虽然外貌不出众,但品行修养很好。婚后生活:梁鸿和孟光婚后靠种地和织布为生,日子过得幸福和睦。后来因梁鸿在一首诗中触犯了汉章帝,夫妻俩不得不流落到吴中。“举案齐眉”的由来:在吴中,...

  •  宜美生活妙招 梁鸿孟光 举案齐眉 具体是指什么样的典故?

    “梁鸿孟光,举案齐眉”是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之间相敬如宾、夫妻和睦的典故。典故背景:梁鸿是东汉初年的文学家,家境贫寒但勤学不辍。他因专业不对口被分配到上林苑牧猪,却保持乐观态度。后来因一首《五噫歌》惹怒汉章帝,被迫流亡至吴地。典故内容:在流亡期间,梁鸿与妻子孟光过着清贫的生活...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