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典故

诗词中的典故如下: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
诗词中的典故
诗词中的典故如下: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2023-01-05
球球词典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7-27 05:58: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爱创文化 10个藏在诗文里的典故,哪一个你最熟悉?哪一个最让你感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八、折腰 晋陶渊明为彭泽县令是,州郡派人来巡查县吏劝陶渊明束带迎见,他不肯且感叹曰:“吾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后人多用这个典故表达不愿屈身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文天祥在《贺赵侍郎月山启》中感慨:“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誓要挽救危局的决心。李商隐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则描绘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青鸟作为使者,传递着深深的牵挂。这些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不仅展现...

  •  翟惜海农婀 潇湘在古诗词中是什么意象,有哪些典故?

    潇湘典故来自舜帝的两位妻子娥皇女瑛的典故。潇湘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如下:1、“潇湘”指地方。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温庭筠《瑶瑟怨》诗云:“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是雁去潇湘的联想。可知古人是...

  • 采薇:比喻隐居不仕,源于周武王伐纣后,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典故。长亭:送别之地的代称,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尺素:书信的代称,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请缨:比喻杀敌报国,出自汉武帝派...

  •  翡希信息咨询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黄金台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黄金台 黄金台,这一典故源自《战国策·燕策一》,讲述的是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故事。一、典源 燕昭王为了招揽天下贤才,向郭隗请教。郭隗讲述了“千金市骨”的典故后,建议燕昭王先从自己开始,以示诚意。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为他筑宫并拜他为师。这一举动迅速传开,乐毅...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