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解析如下: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出自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飞舞的典故。比翼鸟、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前者源于鹣鹣鸟必须两只在一起才能飞的传说,后者指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莼鲈:指家乡风味,象征思念家乡、弃官归隐之情,出自《晋书》中张翰...
解析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解析如下:
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出自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飞舞的典故。比翼鸟、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前者源于鹣鹣鸟必须两只在一起才能飞的传说,后者指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莼鲈:指家乡风味,象征思念家乡、弃官归隐之情,出自《晋书》中张翰因见秋风起思念吴中莼羹、鲈鱼脍的故事。采薇:比喻隐居不仕,源于周武王伐纣后,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典故。长亭:送别之地的代称,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尺素:书信的代称,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请缨:比喻杀敌报国,出自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时,终军表示“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的典故。东山高卧:泛指隐居,出自《晋书·谢安传》中谢安早年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后复出成为东晋重臣的故事。柳营:指军营,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源于《史记》中记载的细柳营主将周亚夫纪律严明、军容整齐的事迹。烂柯: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出自任昉《述异记》中王质上山砍柴遇仙,回来后发现斧头全烂、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的典故。南冠:泛称囚犯或战俘,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因楚国在南方,故称楚冠为南冠。汗青:指书稿、史书,古时写字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相传三国魏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画眉:形容夫妻相爱,出自《汉书·张敞传》中张敞为其妻画眉的故事。金乌:代称太阳,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汉代楼兰国经常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用计斩杀楼兰王。梦蝶:比喻做梦、梦幻,亦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出自战国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的典故。青鸟:传信的使者,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殿中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三径: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西汉末王莽专权时,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桑榆:比喻人的晚年,语出《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中“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的语句。双鲤:后代指书信,古人寄信时将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语出《诗经·王风·黍离》中诗人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的典故。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出自《列子·杨朱》中有人在豪绅面前吹嘘芹菜好吃,豪绅尝后却不适的典故。斑竹:湘妃竹,舜死后,其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因名斑竹。投笔:指弃文从武,东汉班超年轻时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折腰:喻指屈身事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薪俸去向比他官位更高的人献殷勤,遂辞官归隐。楚歌: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出自《史记》中记载的项羽军被汉军围困,四面皆楚歌的典故。巴歌:借指鄙俗之作,谦辞,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辞第:比喻为国忘家,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霍去病辞去汉武帝赏赐的宅第的故事。鸿鹄:比喻远大志向,出自《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少时有鸿鹄之志的典故。抱柱:比喻坚守信约,相传尾生同一女子相约桥下,河水猛涨时,尾生为了坚守信约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怀橘:指孝顺双亲,出自《三国志》中陆绩将袁术用桔子款待他的两个桔子怀在怀中,准备带回给母亲吃的典故。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古时合浦盛产珍珠,因太守贪婪,珍珠都转到别的地方,孟尝任太守后,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周敬王时刘文公属下的大夫苌弘蒙冤被杀,其血三年化为碧玉。杜鹃:比喻伤怀、惆怅的情感,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春夏季节彻夜啼鸣,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以上就是对36个古诗词中常见文化典故的解析。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