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其故事概述:三顾茅庐:故事:东汉末年,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先后三次拜访其隐居的隆中草屋,最终打动诸葛亮。含义:形容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或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初出茅庐:故事:诸葛亮首次出山后,在博望坡以火攻大败曹军,展现了卓越军事才能。含义:...
三国时期的成语丰富多样,这些成语至今仍在汉语中广泛使用。如“一手包办”,源自《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这表达了一个人独力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一举两得”出自《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形容一举两得,一石二鸟。“一臂之力”则源于《三国...
割须弃袍的故事来自《三国演义》第58回,描绘了曹操在潼关之战中被马超追击时的情景。为了不被认出,曹操慌忙割掉胡须,脱下长袍。这描述了曹操在战场上狼狈逃窜的画面。“三顾茅庐”源自汉末刘备三次诚心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此典故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如今,“三顾茅庐”常用来形容...
1.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隆中草屋,刘备为请他出山辅助,不畏艰辛,先后三次拜访,最终打动诸葛亮出山。后用以形容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或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2. **初出茅庐**:诸葛亮出山后,首次在博望坡以火攻大败曹军,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后人以此形容初次做事或...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如下: 1、梁上君子。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