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词有“掉书袋”之称,结合此词,试分析《摸鱼儿》典故作用的特点。

“君莫舞”至“皆尘土”几句,以汉武帝时陈皇后的典故,暗喻了作者自身的失意。汉武帝陈皇后因受宠而得势,后因失宠而失势,作者以此比喻自己,表达了对那些因妒贤害能而得势小人的警告,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和怨恨。下片“闲愁最苦”至结尾,转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作者通过描绘蜘蛛勤劳粘惹杨柳飞花...
辛词有“掉书袋”之称,结合此词,试分析《摸鱼儿》典故作用的特点。
上片起首“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表达了对于春意渐消的无奈,预示着春天经不起更多风雨的摧残,便将逝去。“惜春长怕花开早”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惜春之情和对春归的担忧。春归之速,使得作者惜春之情更加浓烈,而春归之后,又能向谁诉说这绵长的思念呢?
“君莫舞”至“皆尘土”几句,以汉武帝时陈皇后的典故,暗喻了作者自身的失意。汉武帝陈皇后因受宠而得势,后因失宠而失势,作者以此比喻自己,表达了对那些因妒贤害能而得势小人的警告,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和怨恨。
下片“闲愁最苦”至结尾,转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作者通过描绘蜘蛛勤劳粘惹杨柳飞花的形象,自比于蜘蛛,表达了自己虽处困境,但仍愿为国尽忠的心情。然而,即便有蜘蛛般的殷勤,也难以改变春去秋来、时光易逝的命运。
整首词以春意阑珊和美人迟暮为主题,将个人遭遇与国事之忧相互交织。春意的消退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南宋朝廷的衰微和国势的衰败。作者通过春去的典故,巧妙地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政治抱负的未能实现。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句,作为结语,不仅映衬出暮春的景色,更富含着对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严峻形势的深刻隐喻,以及作者对自身未得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2024-12-0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3:58: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整首词以春意阑珊和美人迟暮为主题,将个人遭遇与国事之忧相互交织。春意的消退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南宋朝廷的衰微和国势的衰败。作者通过春去的典故,巧妙地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政治抱负的未能实现。“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句,作为结语,不仅映衬出暮春的景色,更富含着对南宋朝廷...

  •  橘子不如橙子 辛词有“掉书袋”之称,结合此词,试分析《摸鱼儿》典故作用的特点。

    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

  •  唔哩头条 辛弃疾掉书袋看法

    最后,辛弃疾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小觑。他在宋代词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开拓了词的新题材,创立了“以文为词”等新的创作手法,作品风格既豪放又不失细腻。辛弃疾的作品在当时影响了一众诗人,他们被称为“辛派”,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  校企律说法 辛词的语言有什么艺术特点 古代文学

    辛弃疾的词作还以善于运用典故著称,这被认为是“掉书袋”。然而,他的用典并不生硬,而是巧妙地用以讽刺或借古喻今,从而增强了词作的深度和含蓄性。辛词的语言风格多样,既雅致又通俗。除了用典精当,语句简洁有力、雄壮优美之外,他还善于吸收民间语言,使其通俗易懂,充满口语化特点。因此,有些辛...

  •  古娜拉乌漆嘛黑sjy 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

    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的原因:辛弃疾的词用典较多,被人认为有掉书袋的缺点,这使得他的某些词读来晦涩,艺术形象不鲜明;另外有些简又过于散文化,以词发践论,谈哲学思想。诗人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