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词以春意阑珊和美人迟暮为主题,将个人遭遇与国事之忧相互交织。春意的消退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南宋朝廷的衰微和国势的衰败。作者通过春去的典故,巧妙地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政治抱负的未能实现。“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句,作为结语,不仅映衬出暮春的景色,更富含着对南宋朝廷...
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
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的原因:辛弃疾的词用典较多,被人认为有掉书袋的缺点,这使得他的某些词读来晦涩,艺术形象不鲜明;另外有些简又过于散文化,以词发践论,谈哲学思想。诗人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青山是高尚品格的象征,诗人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出处: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全诗: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
辛弃疾的词作还以善于运用典故著称,这被认为是“掉书袋”。然而,他的用典并不生硬,而是巧妙地用以讽刺或借古喻今,从而增强了词作的深度和含蓄性。辛词的语言风格多样,既雅致又通俗。除了用典精当,语句简洁有力、雄壮优美之外,他还善于吸收民间语言,使其通俗易懂,充满口语化特点。因此,有些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