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流传着一句谚语:“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按照旧制,百姓想要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却打开了官府正门,让百姓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胥吏也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导致河道堵塞,恰逢京城发大水,包拯将其全部毁掉。对于那些拿着地券虚报田...
包拯以其廉洁公正、刚毅立朝而闻名,他不依附权贵,铁面无私,勇于为百姓伸冤,因此获得了“包青天”和“包公”的美誉。民间流传,有句俗语“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形容其公正无私。后世将包拯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因其黑面形象,亦称“包青天”。传说中,阴曹地府有十位阎王,称为十...
宋朝时期的包拯以其刚正不阿、廉洁奉公而闻名,甚至在民间流传着“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说法,意指包拯公正无私,不接受任何私下的请托。宋朝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了这一典故,描述了包拯在处理事务时的公正严明,使得人们对他既敬畏又敬仰。在明代的戏剧作品中,这一典故也被引用,如汤显祖...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