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射虎,看孙郎中使用的典故

运用了三国时期孙权射虎的典故。在《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翻译 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到吴地游玩,亲自骑马在凌亭射虎,马被虎伤害。他掷出双戟,老虎腿被射穿了。常从张世,用戈、获杀...
亲射虎,看孙郎中使用的典故
运用了三国时期孙权射虎的典故。
在《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翻译
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到吴地游玩,亲自骑马在凌亭射虎,马被虎伤害。他掷出双戟,老虎腿被射穿了。常从张世,用戈、获杀了老虎。
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作者在密州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_进士。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城子·密州出猎
2022-11-1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9:54: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yhd1240 亲射虎,看孙郎中使用的典故

    运用了三国时期孙权射虎的典故。在《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翻译 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到吴地游玩,亲自骑马在凌亭射虎,马被虎伤害。他掷出双戟,老虎腿被射穿了。常从张世,用戈、获杀...

  •  宜美生活妙招 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很急谢了

    “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源自《三国志》中孙权射虎的故事。以下是对该典故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在《三国志》孙权本传中记载,二十三年十月,孙权将要前往吴地,他在亭这个地方亲自骑马射虎。事件经过:在射虎过程中,孙权的坐骑不幸被老虎所伤。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孙权并未慌乱,而是镇定地拿起双戟投向...

  • “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如下:孙权射虎:孙权有一次出行,他亲自骑马去射虎。在射猎的过程中,他的坐骑不幸被老虎抓伤。英勇反击:面对猛虎的攻击,孙权并没有退缩,而是镇定地拿起手中的双戟,向老虎投去。老虎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退了。最终获胜:虽然孙权的马被虎所伤,但在他的英勇反击和随从张世...

  •  百度网友9f124f8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引用了3个典故的诗句是

    这首词一共引用了三个典故:第一个是,“亲射虎,看孙郎”引的是孙权的典,此处以孙权自喻,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第二个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的典是当初魏尚被冤屈,朝廷派遣冯唐免去他的罪并官复原职。此处以魏尚自喻,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渴望被重新起用。第三个是,“西...

  •  宜美生活妙招 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很急谢了

    “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来源于三国时期孙权射虎的故事。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据《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亲自骑马射虎。地点位于亭,时间是在二十三年十月。事件经过:在射虎过程中,孙权的坐骑不幸被虎所伤。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孙权并未慌乱,而是镇定地应对。他使用手中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