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是什么?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历史小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是东晋晋元帝时期的王导的名言。王导时任司空,而“伯仁”是另一个人,姓周名yi,字伯仁。周伯仁时任尚书。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对中央命令阳奉阴违,晋元帝大为恼火。此时,刘槐向晋元帝建议,将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一律...
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是什么?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历史小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这句话是东晋晋元帝时期的王导的名言。王导时任司空,而“伯仁”是另一个人,姓周名yi,字伯仁。周伯仁时任尚书。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对中央命令阳奉阴违,晋元帝大为恼火。此时,刘槐向晋元帝建议,将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一律杀光。王导带着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个人,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个人,到中央办公室门口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王导见了周伯仁,大声叫道:“伯仁,我家几百口人,请您多关心啊!”周伯仁理也不理,抬头挺胸就进去了。周伯仁极力替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可能跟王敦一起造反。晋元帝觉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一起吃饭。周伯仁喝得稀里糊涂,这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他们不知里面情况怎么样,还一直在外面站着呢。见周伯仁出来了,又低声下气,连叫“伯仁,伯仁”,结果周伯仁正眼没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替王导他们求情。王导见周伯仁如此表现,那个气啊,不仅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了自己的坏话,更怀疑周伯仁向王敦透露了王导的动向。周伯仁被王敦处死。王导第二天神气活现地去中直机关转了一圈,突然在台子上发现了周伯仁给晋元帝的上书,这才发现周伯仁感情是外示无情,其实内里很是为王导开脱罪名的。于是王导拿着周伯元的表书,痛哭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幽冥中负此良友了。”2024-10-26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8:07: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